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7)
报纸(8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9)
地方文献 (41)
地方风物 (4)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33)
2013(10)
2012(21)
2011(12)
2010(16)
2009(17)
2007(11)
2001(2)
1999(3)
按来源分组
时代文学(1)
红蜻蜓(1)
上海集邮(1)
盘锦日报(1)
中国气功科学(1)
佛山日报(1)
长治日报(1)
赣州晚报(1)
中国教育报(1)
教学随笔(1)
论《牡丹亭》的女性习俗
作者:纪军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  女性  习俗  习俗 
描述:<牡丹亭>通过对日常礼仪、生活、游艺及生产等多方面女性习俗的描写和刻画,真实地展现了明代女性的社会处境和生活境况.这种对女性习俗的关注源于汤显祖对民间文化的深刻体蕴和对时代风尚的敏锐把握.
在祖国的怀抱
作者:丁荣华  来源:下一代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祖国  成长  享受  青少年  白鹭  黄鹤  古诗  长江  快乐  开拓 
描述:在祖国的怀抱
纸阁的幽趣
作者:孟晖  来源: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知识分子  宋人  宋代  火炉  陆游  欧阳修  范成大  司马光  虚无 
描述:朴素的纸阁,炉香静芬,烛影摇红,几位知己辩论着知识分子们的永恒话题——存在与虚无的问题。夜深了,用新调的杏酪作宵夜,并且当场在火炉上煮化雪水,以便施展点茶的功夫。雪夜静寂,不知何人踏雪从墙外走过……
光阴流转的爱情风景
作者:俞宸亭 朱洲平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文学  爱情故事  旅游文化  风景名胜区  梁山伯与祝英台  旅游景点  牡丹亭  杨贵妃  相结合  旅游产品 
描述:法清晰表达的话题。从爱的繁体字——"愛",我们可以看出,内里有个心字,那是一种心灵的碰撞,是电闪雷鸣、心魂激荡。爱情是水,爱情是火;爱情是诗,爱情是歌;爱情是云,爱情是梦;爱情是责任,爱情是牵挂……
趣谈中药的“药名戏”
作者:暂无 来源:中医药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药名称  汤显祖  牡丹亭  蒲松龄  马兜铃  故事  大戟  朱丹溪  戏剧艺术  药物性能 
描述:份潜入百姓之间,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一日,汤显祖患病,慕名到邻县婺州义乌求医朱丹溪,并在朱丹溪书案中看到由中药名称组成的一段故事。“在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在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吉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老,持大戟,平木贼,诛草寇,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朝,封大将军之职。”故事中巧借24味中药名称,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美好姻缘。汤显祖阅后“灵感”大发,以这个故事为线索进行构思,48岁的他终于完成了《牡丹亭》这部传唱不衰的作品。无独有偶,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以中药名写的剧本《草木传》更是一部趣味性、通俗性、科学性的科普著作。如老生扮甘草上场曰:“我姓甘名草,性平温和,善调诸药,也解百毒,万古流传,惟有那大...
花港的牡丹亭到底修好了没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家住温州村的本报老读者陈康因得了重病而瘫在床上数月了,他让保姆打进热线问记者,11月份他在报纸上看到花港的牡丹亭在修,不知道现在修好了没有?能不能帮忙打听一下,新的牡丹亭跟原来有什么不一样?陈康原来最喜欢跟老伴去牡丹亭坐坐了,现在自己动不了,想让记者给描绘一下。 →求证 接到电话之后,记者火
咏蟹诗品芬芳
作者:刘思龙  来源:美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食  螃蟹  享受生活  浪漫主义  高台  唐代诗人  金相  青州  周礼  玉质 
描述:古语有『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第一』一说,含黄伯乃蟹的雅称之一,说蟹是人间美食,有『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之誉。自古以来,人们都爱吃蟹,《周礼.天官》有『青州之蟹胥』一语,言周天子的宴席上有一种美食——蟹酱。蟹之为美食,入诗入词入联,现略撷取一二以飨读者。
做官没意思 回家写故事 ——汤显祖在《牡丹亭》的另类寄托
作者:暂无 来源:彭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中国的戏剧,是指凡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故事,比如话剧、歌剧、芭蕾还有戏曲。 戏曲是专指有中国特点的载歌载舞的演出形式,包括京剧还有各种地方戏。中国的戏曲出现的比较晚,是到宋朝。但在这之前,作为起源,上古的时候就有了舞蹈。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戏曲形态叫南戏。南戏主
《牡丹亭》杜丽娘画了半天拿出来的怎么还是一幅白绢?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浙江昆剧团这段时间上演的《牡丹亭》,分上下两本,安排了两个晚上在胜利剧院演出。戏精致华美,演员唱得动情演得传神,所以观众格外入戏,这一凝神,读者就有了疑问: 昨天,读者程惠来电询问,前段时间浙江昆剧团演出的《牡丹亭》,第一晚《写真》一场,杜丽娘画好真容,拿出来却是一纸白绢,第二晚《拾画叫画》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