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坛趣事
-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爱学习(六年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趣事 文坛 王安石 文稿
-
描述:王安石毁稿 宋朝时的一天,风和日丽,万木争荣。刘攽(bān)饭后漫步去拜访王安石 ,正巧王安石在吃饭,门官就把刘攽请到王安石的书房里用茶。他发现桌上有一篇论兵的文稿,拿来一读。十分赞赏王安石的见解,读完后,又把文稿放回原处。
-
文坛巧对一佳话
-
作者:朱小平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文坛 张中行 冯骥才 家学渊源 刘绍棠 吴祖光 上联 旧诗 三春
-
描述:些对句也可以。他便让我在他的诗中自觅。邓友梅先生更是以从不作对联为由,自谦再三不能从命。冯友兰先生的女公子宗璞先生(当然也年近七旬了)异常谨慎,我亲赴北大燕南园三松堂恳求,她以决不草率为由不肯立即交卷。以后多次驰函、电话吁请,方寄来。我原以为宗璞先生所长只是小说、散文,看了对联,方知宗璞先生家学渊源(除冯友兰老之外,她的姑姑冯沅君即为《中国诗史》的作者),于旧诗、对联也是很在行的。 天津冯骥才先生,我很熟。也想借重他的大名。打了长途电话,问他有无兴趣?大冯(人们都如此称呼,是否因他打过篮球、一米九二的身材,不得而知)先生谦逊之极,婉言谢绝。后来我想,大冯身居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之职,社会活动频频,创作不断,又未见过他写过旧诗、对联,也就作罢。正如他电话中所点:“范曾是行家,而我不是。
-
吴宏耀: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
-
作者:吴宏耀 来源:理论导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共资源 三农 发展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力度 财政支出 新变化 制度安排 投入总量 统筹城乡
-
描述:未来三农投入的更大幅度增长作出了制度安排、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财政支出、国家基本建设投入、土地出让收益投向三农的表述上也有了新变化。2006年的中
-
北宋文坛的举荐风气
-
作者:鲁先圣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北宋时期 王安石 宋代文化 文坛领袖 陈先生 苏轼 陈寅恪 中国文化史 当代学术
-
描述:陈寅恪在谈到宋代文化时曾经这样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宋之世。陈先生的这个说法,已经是当代学术界的共识。宋朝一转唐朝的恢宏气象,收敛锋芒,静心修为,开启了一个与唐朝截然不同的文化盛世,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新的高峰。
-
“拗相公”的后裔:王开林其人其文
-
作者:李元洛 来源:海燕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开林 长篇小说 后裔 早期散文 王安石 随笔 清代诗人 文坛 中文系 北京大学
-
描述:清代诗人鄂西林曾说:"行年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其意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仍然碌碌无为,即使活足一百岁也可对他的前程未卜先知了。古人有"大器
-
宋词趣味故事
-
作者:薛海潮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晏殊 扬州 宋词 繁华 半山 金陵怀古词 文坛 趣味
-
描述:,故称诗板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