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
报纸(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6)
2012(1)
2010(4)
2009(3)
2007(2)
2001(1)
1999(1)
1996(1)
1981(2)
1935(1)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与研究(2)
抚州师专学报(1)
头条日报(1)
学理论(1)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1)
咬文嚼字(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1)
半岛都市报(1)
西安晚报(1)
可乐(1)
女“粉丝”狂追汤显祖13年 倾家荡产见偶像后却自杀
作者:暂无 来源:可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自杀  莎士比亚  杜丽娘  白马王子  柳梦梅  江西  牡丹亭  记者  媒体 
描述:记者雨林林报道:昨天凌晨4时许,痴迷汤显祖13载,经媒体多方报道的“追星狂人”杜丽娟,留下一封遗书在江西临川县跳河自杀,幸被路人救起。汤显祖是戏曲大家,我朝人称“东方莎士比亚”。他的巨著《牡丹亭》讲述了柳梦梅与杜丽娘的凄美爱情故事,深受我朝青年男女的喜爱和追捧。
作家王英究竟为何自杀
作者:暂无 来源:西安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作家王英究竟为何自杀
应是老板开枪自杀
作者:暂无 来源:半岛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应是老板开枪自杀
“漫”不“可识”吗?
作者:西塞山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王安石  文字  名称  花山  读作  模糊  注释  三期  褒禅山 
描述: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三期《既已“漫”何又“可识”?》一文,谓统编语文教材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其文漫,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的注释错了,认为句中的“为”应读作“谓”,“为文”就是“谓文
既已“漫”何又“可识”?
作者:向新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花山  模糊  文字  注解  通用教材  褒禅山  名称  直译  高中 
描述:一下: 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磨灭。〔按:不可辨认。〕唯独有文字还可以辨认。退一步讲,
“其文漫”之我见
作者:王国彬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教育出版社  《游褒禅山记》  文言散文  王安石  普通话  翻译  注释 
描述:的)碑文(已经)模糊
应是“裂”
作者:陈迪中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奇龄  先知  苏轼  春江  西河  粗鲁  古汉语词  明末清初  天命  博览群书 
描述:"裂"的意思是言行草率、粗鲁。
“其文漫”该怎样讲?
作者:苟大权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文”  王安石  为文  碑文  课文  文字  注释 
描述:,但如果我们仔细斟酌,就发现也有不妥当的地方。
兴德
作者:王立常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郭祥正  以德治国  读后  认识  宰相  武冈  建议  神宗  江东 
描述:石说:"我不久前在江东时,曾
自驾游不应是「自杀游」
作者:黄丽君  来源:头条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自驾游不应是「自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