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
报纸(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0(2)
2007(1)
2005(1)
2001(1)
1998(1)
1995(1)
1993(2)
1987(1)
1985(1)
按来源分组
铜川日报(2)
晋阳学刊(1)
安徽史学(1)
山东财会(1)
大连大学学报(1)
农村金融研究(北京)(1)
经济参考报(1)
中国科技奖励(1)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群言(1)
双百方针不应是“两家”方针
作者:暂无 来源:群言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产阶级  阶级斗争  政治属性  是非标准  模式化  无产阶级  学术观点  教条化  政治标准  不同意见 
描述:极左路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学术理论上遇到不同意见、观念、观点,动辄给对方戴上是阶级斗争的反映,是资产阶级的东西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和保证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双百方针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盘西  座谈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活跃学术  吴澄  方针政策  “拿来主义” 
描述:三月十一日下午,院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学报编辑部、院报编辑部联合召开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吴澄华、蔡伯铭、竺培升、段继扬、谢鸿明、李鑫华、李邦国、董建华,以及上述部门的有关同志。座谈会由党委宣传部长夏金霹同志主持,党委书记宗良瑶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总结发言。
成功,给有胆识的人——访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
作者:方针  来源:中国科技奖励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  刘韵洁  通信网络 
描述:达到预 期的目的,目前正在热烈争论的下一代 网络(NGN)也是电信界对网络融合这一 目标锲而不舍追求的又一次延续。
“内需为主”应是长期方针
作者:刘国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若干问题  扩大内需  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  外贸依存度  国债支出  通货紧缩趋势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社会投资 
描述:“内需为主”应是长期方针
抑制通货膨胀应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方针
作者:王华  来源:农村金融研究(北京)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抑制通货膨胀  长期坚持  固定资产投资  物价上涨  货币投放  经济增长  储蓄存款  国民经济  宏观调控  发展经济 
描述:抑制通货膨胀应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方针王华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总体推进阶段,整个经济运行情况是好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企业体制改革都按预定方案
王安石陶冶人才方针述评
作者:王素梅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 
描述:本文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思想情况,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对王安石提出的“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方针进行客观的述评。
王益区“双百示范”助推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姜兴民、通讯员王晶、亚军报道:王益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在全区253个基层党组织、4326名党员中开展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题的“双百示范”创先争优
“内需为主”应是长期方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若干问题的看法
作者:刘国光  来源:山东财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需求  中国  经济政策 
描述:“内需为主”应是长期方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若干问题的看法
鸦片战争前后清统治集团禁烟方针错位略论
作者:王开玺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统治集团  鸦片战争前后  禁烟政策  黄爵滋  清政府  鸦片战争后  鸦片问题  英国侵略者  鸦片走私  林则徐 
描述:为较正确的禁烟政策。由于外国鸦片烟贩的猖狂武装走私,清廷吏治的败坏,鸦片问题并未禁绝,因而太常寺卿许乃济提出了理论上荒谬、实践上危害极大的弛禁方针,这可以被看作是清统治集团禁烟议论的第一次错位。这一
简论孙奇逢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
作者:张显清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奇逢  明清之际  社会思想  简论  朱熹  王守仁  学术大师  宋明理学  陆九渊  明万历 
描述:《读易大旨》等著作传世。他是明清之际学术大师之一,与黄宗羲、李颙一起被人们推尊为清初“三大儒”。他还是一位气节奇伟之士,曾勇敢地参加反对阉党和抵抗清军的斗争,获有“始于豪杰,终以圣贤”(申涵光《聪山集》卷3《孙钟元先生诔词》)的美誉。因此梁启超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