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非常道 “扒灰”之于苏东坡与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新快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头头是道 COMMENT 苏东坡的《留侯论》里有句话,“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有大智大勇大胸襟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 紫衣飘飘 紫衣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次看到“扒灰”这个词,是在《红楼梦》里,焦大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
之于茶多有讲究
作者:阿亮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水的质量  妙玉  十分之  茶叶质量  清代学者  张大复  太医院  《红楼梦》  自来水 
描述: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这种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也不无道理,即“水”对于“茶”有
“文采派”之于汤显祖辨疑
作者:郑小雅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采派  临川派  情采派 
描述:人们通常称汤显祖为“文采派”,认为“临川派”等于“文采派”。本文拟从“文采”本义、汤显祖的戏曲主张与剧作精髓以及前人评论三方面入手指出这种认识的错误与源由,并提出“情采派”的称谓。
狂禅之于汤显祖的“有情世界”
作者:王树海 柳旭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狂禅   
描述:的一种借助,抑或是精神困扰的一种排遣。在有明一代文学的田园中,汤显祖是一方生机勃发的芳草地,几度得到佛禅的浸溉滋润。
名校之于名师:从朱熹、陆九渊看宋代私学发展
作者:孙增娟  来源: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私学  朱熹  陆九渊  书院 
描述:宋代是我国私学显赫的一个历史时期,在理学大师中,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南宋的李侗、胡原仲、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陈亮、叶适等,都曾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文章着重从讲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的办学理念来反映宋代私学的发展。
论青春版《牡丹亭》之于戏曲现代化的启示意义
作者:刘涛  来源:中华艺术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现代化  戏曲现代化  启示意义  启示意义  艺术精神  艺术精神  戏曲舞台  戏曲舞台  汤显祖  汤显祖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舞台效果  舞台效果  杜丽娘  杜丽娘  文学性  文学性 
描述:近现代以来,伴随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戏曲艺术在其现代化进程中一直存有两种误区:其一是疏离文学、突出表演技艺,使得戏曲成为内容空洞的程式展示;其二是在舞台上以现代科技手段展示现代
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作者:梁波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情死  情死  牡丹窠臼  牡丹窠臼 
描述:汤显祖之<牡丹亭>的至情,是文学史给予<牡丹亭>的根本定位,并在整个明清传奇史上具有极广泛的情感关涉.其引发的此后文人传奇均难逃牡丹窠臼、甚至才女情死的极端现象,都堪称明清文人传奇之情感格局的最大影响元.
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作者:梁波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情死  牡丹窠臼 
描述: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