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再谈疑案“莫须有”:“莫须有”应是“恐怕有”
作者:张贵民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莫须有  应是  恐怕有 
描述:景,充分考虑语义流变,动态分析前因后果,认为“莫须有”一词的初始含义应是“恐怕有”,同时对“岳飞之死”整个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晏殊用韵考
作者:齐程花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用韵  特点 
描述:晏殊现存138首,可以归纳系联出25个韵部,与王力先生考证出的宋代音系基本吻合,但也存在个别出韵之处。同时晏殊用韵通押现象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词人的用韵习好。对这些现象的全面考察有助于
解析晏几道中的梦意象
作者:郭步山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梦意象 
描述:在北宋词人晏几道存世的两百多首作中,梦意象是词人反复引用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意象,梦意象既承载了词人浓浓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也体现出词人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本文试从以上角度去解析晏几道中的梦意象。
浅论王安石中的三种人生心境
作者:彭灵静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心境 
描述:相对于王安石诗文研究,对王安石作的研究历来较少,并且多集中在其艺术特色方面。本文旨在分析王安石作的思想内容,并指出王安石中基本表现出平和自乐、失落惆怅和矛盾挣扎的三种人生心境。
辨析冯延巳、晏殊的艺术手法
作者:薛瑞瑞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延巳  晏殊    艺术手法 
描述:冯延巳、晏殊作为小令派代表词人,他们的风表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但由于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他们的又呈现出各自的风格.本文试从艺术手法方面辨析两人的异同.
“幽夐”等应是规范
作者:崔山佳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规范  语料库  鲁迅  符合实际  翻译作品  人民日报  语言事实  现代汉语词典  蔡东藩 
描述:"幽夐"比较生僻,一般的读者难以理解,这是符合实际的,
苏东坡的两个世界
作者:柏峰  来源:月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文化世界  现实世界  两个世界  乌台诗案  王安石变法  绘画创作  书法  散文  社会现实 
描述:今近在咫尺却无由相会的弟弟苏辙,万端愁绪一时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写下的千古绝唱。就而言,状写明月无有出其右者。
晏殊诗词比较研究
作者:连超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比较研究 
描述:时空结构上,诗词皆有线性结构的作品,一些还采用了环状结构;诗侧重于空间上的转换,则倾向于时间上的对比。情景结构上,诗词皆有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之作,中抒情的成分更多。抒情方式上,诗词都侧重于
“歌尽桃花扇底风”新释
作者:许兴宝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扇歌 
描述:征.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牡丹亭》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作者:陈建生 刘刚  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学  译者风格  《牡丹亭》英译本 
描述:运用语料库翻译学方法,对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汪榕培的英译本和Birch的第一版英译本中的译者风格进行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建立的两个英译本平行语料库中的标准化类符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