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里面出来”与“外面入去”:朱哲学异同管见:[朱熹、陆九
作者:王伟民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中国  宋代 
描述:“里面出来”与“外面入去”:朱哲学异同管见:[朱熹、陆九
象山非醇儒及其非儒说
作者:吴一根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学而优则仕  正统儒学  醇儒  《礼记》  《论语》  陆九渊  儒家  闻一多  《春秋》 
描述:象山非醇儒及其非儒说吴一根宋代群儒中有没有标新立异的儒者?象山;有没有敢于公开非议儒学的道统、统、政统的启蒙者?象山。冷落了四百年,扭曲了四百年,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的世纪末,应当重新审视
明朝前期吴与弼的兼采朱之学
作者:陈奇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兼采朱  源泉 
描述:。他的学说"实能兼采朱之长"。他的学说,通过弟子陈献章、再传弟子湛若水影响了王守仁,成为王守仁心学的源泉之一。
程敏政的朱、“早同晚异”论及其历史意义
作者:陈寒鸣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敏政  陆九渊  道问  尊德性  《太极图说》  早异晚同  朱子  无极  晚年定论  教学方法 
描述:程敏政的朱、“早同晚异”论及其历史意义
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王心学的影响
作者:蔡方鹿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陆九渊  程颐思想  论哲学    王守仁  体用  天理人欲  宋明理学  心即理 
描述: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王心学的影响蔡方鹿过去学术界在对宋明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的研究中,一种观点认为,二程哲学没有什么分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二程哲学有同有异,存在着区别,但未注意探讨二程哲学
象山识道、用道,足以驰骋天下
作者:李蕴瑚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象山先生  陆九渊  中华书局  章句之学  《道德经》  心学体系  毛泽东  《尚书》  孙中山 
描述:象山识道、用道,足以驰骋天下
独具特色的心学研究──《王心学研究》评价
作者:王佃利 白如祥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王阳明  陆九渊  佛道思想  无善无恶    儒家思想  本体论  比较研究  陈献章 
描述:独具特色的心学研究──《王心学研究》评价王佃利,白如祥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宋明理学一直是令人注目的领域,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对心学的研究,近年来亦有许多新成果问世,刘宗贤先生所著《王心学研究
心学研究的新突破——读《王心学研究》
作者:赵卫东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阳明哲学  新突破  陈白沙  “致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  湛甘泉  陆九渊   
描述:心学,自孟子发其端,象山倡其,阳明集其成,现代新儒家纠其偏,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若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或主流,那么,心学便是儒家之正宗。牟宗三先生在《心体
亦敌亦友两心知——朱、交往叙考
作者:王法贵  来源: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交往 
描述:朱熹与陆九渊相知相交30年(1162-1192),在理学上互为论敌,在私交上互为诤友。如何处理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两位大儒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洞悉朱、之间的微妙关系与是非曲直,从中获取
从稼轩词看朱治学之异
作者:钟锦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道德  朱熹  陆九渊 
描述:稼轩词中所显出之道德价值,正由其自身对道德问题之相应。故稼轩对待朱熹与陆九渊,乃能了然二 人之治学差异,且于其词中自然流露其对二人学养、感情之不同态度。本文即从稼轩词中分析此种差异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