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
作者:吴琦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漕运制度 刘晏 中国历代 海运 运河 危机 制度完善 王安石 明中期 《资治通鉴》
-
描述:征:1.漕运改革总是与理财安民紧密联系的,其中又以理财为先;2.明中期以前的漕运改革重于制度完善,明中期以后的漕运改革则主要是挽救潜运危机;3.历代漕运改革的社会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
漫评《蒲柳人家》
-
作者:唐挚 来源: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柳 漫评 精神荒原 刘绍棠 运河 航道 茂草 瓜田 乡亲 河滩
-
描述:又给我们送来了《蒲柳人家》。
-
江南
-
作者:何成钢 来源:散文诗世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南 母亲河 吴侬软语 蓝印花布 重新发现 桅子花 运河 王安石 龙井茶 阳澄湖
-
描述:江之南,纵横交错的水塘河浜,永远横卧着古老的石桥,像一道道雨后的彩虹。桥堍两翼对立楹联,寄寓着风调雨顺的期许。桥下还有人和伞,鱼鹰和栀子花,竹笠和卖竹木器的担子,都在潋滟的水影中晃荡摇曳。
-
《瓜棚柳巷》的民族化语言艺术
-
作者:姜嘉镳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艺术 刘绍棠 民族化 三十年 地方特色 文学语言 民族风格 口语运用 三春 运河
-
描述:刘绍棠的《瓜棚柳巷》(见《当代》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宛如一组风俗画,展现了清末二、三十年间,京东运河边上的田园风光和劳动人民的悲欢场景。能将这么富有特色的画卷呈现在读者眼前,当然是离不开作者独具匠心
-
本命年的回想
-
作者:刘绍棠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特色 刘绍棠 二十四节气 腊月 运河 家乡 创作 大年 南村 初一
-
描述:朴实,充满着浓郁的乡村气息。
-
刘殿棠 温之秀 郭其昌 张祖荣 张映斗启事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师大周刊 年份:192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刘殿棠 温之秀 郭其昌 张祖荣 张映斗启事
-
汤显祖尺牍研究
-
作者:王莉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尺牍 情感 章法 语言
-
描述:的具体体现。正文第三章,主要分析汤显祖尺牍的形式之美。汤显祖尺牍结构讲究章法,语言富有文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第一节从八股文的角度分析汤显祖尺牍的章法。第二节从“有韵之文”的角度分析汤显祖尺牍的文采
-
谈王安石的「三不足」
-
作者:既白 来源:瞭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 现实意义 改革者 语言
-
描述: 当前我国的改革大业正处于激流声中,使我常常想起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所说的“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对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本文不论,只是想谈谈这“三不足”,是否还有点现实意义。
-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
-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胡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证一方证三级结构,而刘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纲不系目的问题,他们认为六经的主方、主药不同,胡
-
列宁五十寿辰,刘绍周工书的祝词(照片)
-
作者:王观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提供照片者王观泉先生写在照片背面的话此照刊于哈尔滨《新晚报》2012年9月2日。非常可惜的是连刘泽荣到哈的年代都考错了。但文章写刘在哈的工作,比较详明,功不可没,不过与瞿秋白无关。而刘到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