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33)
报纸(305)
图书(13)
会议论文(7)
学位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51)
红色文化 (361)
地方文献 (33)
宗教集要 (10)
才乡教育 (4)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259)
2011(42)
2010(70)
2007(44)
2006(27)
2005(30)
1999(17)
1998(19)
1996(15)
1987(15)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30)
南方文物(3)
上海滩(2)
西部大开发(2)
齐鲁文史(2)
新华月报(2)
决策探索(1)
党史文苑(纪实版)(1)
现代青年(细节版)(1)
共产党员:下半月(1)
我国古代妇产科学的瑰宝——介绍元·勤有堂刻本《妇人大全良
作者:朱定华 王咪咪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妇人大全良方  内容丰富  刻本    妊娠疾病  陈自明  学术思想  南宋  论述  产后 
描述: 《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南宋·陈自明撰于嘉熙元年(1237年),是我国论述妇产学科内容丰富的一部专书。其中元·勤有堂刻本则又系《妇人大全良方》各刊本中,未经后人删补,论述全面,最能反映陈氏著作
用事人不觉,山水融真情——王安石诗《湖阴先生壁》赏析
作者:赵洪玲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湖阴先生壁》  初中  语文  阅读欣赏 
描述: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因主持变法,先后两次被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自奉俭约,纵情山水,常访僧问禅,勤于读书著述。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构思精巧,字句别致,意境清远自然,为世
文化转型期的选择——宋代“尚意”风与杨凝式
作者:张家壮  来源:艺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凝式    文化转型期  黄庭坚  尚意  苏轼  宋代  中国书法  王安石  北宋 
描述:杨氏在书法史上卓然树立的意义所在。
周振甫说钱锺《谈艺录》之鉴赏论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谈艺录  钱锺  鉴赏论  王安石诗  黄雀  苕溪渔隐  黄庭坚  韩信  引用典故  文选 
描述:周振甫说钱锺《谈艺录》之鉴赏论
伏侯在东精力所聚:田吴炤事钩沉
作者:王亮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州田氏  田吴熠  伏侯 
描述:田吴炤(1870-1926)清末服官东瀛,寻访旧籍,舶载以归,而今世库存海内外的若干重要典籍,究其递藏源流,存佚线索,往往存田氏鸿爪.田氏藏书事迹不彰,迄未见有专文介绍.笔者留心其事迹有年,今据亲见及公私簿录加以稽考,以为研究古籍目录版本、中外文化交流史事者发踪指迹之助.
是“误订”还是“误辩”:答陶符仁对《钱钟〈宋诗选注〉发微
作者:李裕民  来源:社会科学评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  陶符  王安石  诗选  储光羲  宋诗纪事  宋江  宋诗钞  西清诗话  四库提要 
描述:,都不算什么大问题。我的文章原题为《钱钟选注宋诗的苦衷和学识上的缺陷———〈宋诗选注〉发微》,在《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3期)上发表时,被编辑改为《钱钟〈宋诗选注〉发微》,继而为人大报刊复印资
一场革新与反革新的尖锐斗争——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
作者:北京师大历史系师生写作组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  司马光  顽固派  孔孟之道  宋王朝  儒法  反潮  大地主  儒家 
描述:地主阶级下层的破产和广大农民的丧失土地,赋税来源一天天缩小,封建国家的财政出现严重危机;同时宋王朝又把大量的雇佣兵用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对当时位于我国境内北部、西北部的辽和西夏奴隶主贵族采取屈膝投降政策,北方和西北方经常遭到侵扰和掠夺,构成了对宋王朝的严重威胁。
《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记》中的劝学情节
作者:李均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劝学  孙权  情节  教育方式  王安石  学习过程  厌学  纷繁复杂  学者  学习条件 
描述:面对纷繁复杂而又漫长的学习过程,有人好学,有人厌学。好学者,乐此不疲,津津有味;厌学者,谈虎色变,索然无味。如何使厌学者变为好学者?劝就成了古人今人百用不厌或许是无奈的教育方式。为此,我们不妨把这种意识称为世人的劝学情节。
杜子春对《周礼》今的校勘及郑玄对杜校的取舍
作者:杨天宇  来源: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子春  《周礼》  校勘  郑玄 
描述:的结果只有少部分为郑玄所取用,其它则仅于郑注中存之以备参。杜校《周礼》的情况和郑玄取舍杜说的情况都较复杂。幸赖郑注而使后人尚可窥杜子春《周礼》学之一斑。
金石风 一脉相承--李瑞清、胡小石、游脉相承书法教育面面观
作者:傅爱国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金石  李瑞清  胡小石  游寿 
描述:尝试、被实施、被维护的历程,其教学性质和内容标志若我国书法教育从写字的实用立场向书法艺术性的转换;其承传单访单授的课余性,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传统私学的形式,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