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宋代教育》
-
作者:何忠礼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 “三舍法” 学校 升级制 书院 教职员 陆九渊 近代教育 史料
-
描述:代教育的鼎盛时期,从制度上对它作了若干研究,却没有发现其中所包涵的新气象.并完全割断了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尤其是宋代教育的有机联系,这样便不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宋代教育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袁征同志所撰之《宋代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正确地提出了中国古代教育在宋代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的新看法,以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周到的分析,通俗而富于逻辑性的语言,揭示了宋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全貌,探讨了它的优良传统和沉疴痼疾,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
易简工夫终久大--儒家静坐功夫探微
-
作者:王晴川 来源:养生月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简工夫 儒家 王阳明 陆九渊 周敦颐 恒久而不已 本来面目 养生文化 发明本心 杜门不出
-
描述:颐的弟子程颢、程颐二兄弟也积极推广乃师的静修思想.如程颐每见有人在静坐,便夸其好学.至明代心学大兴,吸收了大量释、道思想的心学对静修更予以重视,静坐逐渐成了儒者入门的基本功夫之一. ……
-
论宋代理学对宋遗民词的影响
-
作者:丁楹 来源:社科与经济信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遗民词 宋代理学家 理学思想 宋末元初 思想观念 雅化 王沂孙 遗民词人 刘辰翁 陆九渊
-
描述:以周密、刘辰翁、王沂孙、张炎、蒋捷等为代表的遗民词人,生当江山易主的亡国时代(宋末元初),大都是出身显赫而洁身自好的贵族雅士,有忧国之心而无复国之胆,其词多表现亡国前后士大夫无可奈何的哀伤心理,使艺术呈现出雅化的趋势。只要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词人心理、艺术趋势与宋代理学的血缘关系。
-
读《话说太极图》
-
作者:郑杰文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图》 《太极图说》 周敦颐 《无极图》 先天图 《周易》 阴阳鱼 陆九渊 《周易参同契》 道教
-
描述:读《话说太极图》郑杰文继《周易之河解说》之后,中国社科院李申先生又推出了他的新作《话说太极图》。随着前几年“周易热”和“道教热”的迭兴,“太极图热,也悄然兴起。几乎可以说,研《周易》者无不论“太极图”,谈道教者无不讲“太极图”,就连那些与道家略沾一点...
-
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
-
作者:殷明耀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哲学诗化 中国传统哲学 朱熹 鹅湖 吕祖谦 治学方法 客观唯心主义 修养方法 格物致知
-
描述:至“此月八日方分手而归”[1]30,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刘子澄、赵景明、赵景昭,陆氏门人朱亨道、邹斌,吕氏门人潘叔昌以及福建、浙江、江西的某些学者列席,算得上是中等规模的会议。当时的会议气氛比较紧张
-
论丹溪和理学的关系
-
作者:徐树民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思想 学术思想 朱熹 治学方法 太极图说 周敦颐 陆九渊 错简 朱丹溪 百家争鸣
-
描述: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丹溪生平和理学的关系很密切,要深入和全面地研究丹溪的学术思想,首先要做到知人论世,对丹溪和理学的关系进行一下探索,是有必要的。
-
重走晋商万里茶路 大江之西走上饶(下)
-
作者:王海津 潇桦 来源:旅游纵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游局 弋阳腔 陆九渊 三清山 象山书院 晋商 龙虎山 信江 丹霞地貌 景区
-
描述:6.从铅山到弋阳离开铅山的早晨,天空飘洒着绵绵不绝的小雨,被雨水淋湿的一切仿佛更能让人心动。在这里,走过了河口、石塘古镇,走过了鹅湖书院、辛弃疾广场以及
-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中学
-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教育(现代校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湖北省 荆门市 普通中学 象山 宋代理学家 教改实验 陆九渊 实验学校 初中 教育家
-
描述: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中学,1984年创办,为市直初中,学校因纪念曾任荆门知军的宋代理学家、教育家陆九渊(号象山)而得名。1992年成为"湖北省首批教改实验初中",1998年被省
-
阅读感悟的疑点与美点
-
作者:黄应秋 程钧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感悟 阅读教学 《金黄的大斗笠》 自然段 创新精神 教学实践 “母亲” 陆九渊 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
-
描述:阅读感悟的疑点与美点
-
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作者:张伟东 来源:学校管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 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 高度重视 系统阐述 创新思维 苏格拉底 爱因斯坦 陆九渊
-
描述: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早为中外学者所共识。孔子提倡"每事问",他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学者陆九渊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