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74)
期刊文章(2023)
图书(80)
学位论文(59)
会议论文(4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80)
地方文献 (329)
非遗保护 (58)
地方风物 (36)
才乡教育 (30)
红色文化 (26)
宗教集要 (23)
按年份分组
2014(485)
2008(221)
1993(32)
1990(40)
1989(26)
1987(30)
1984(31)
1983(26)
1922(1)
190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4)
江西社会科学(23)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7)
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5)
读书杂志(4)
国粹学报(1)
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黄鹤楼下绿衣使者——全国百佳优秀投递员马勇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黄鹤楼下绿衣使者 ——全国百佳优秀投递员马勇 “铃……”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惊动了武汉金融专科学校的老门卫。“哟,是马勇又来订人民日报了。” “每个科室都订一份人民日报,订28份你放心了吧
意气风发 志存高远——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
作者:郑朝会 朱学明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松同学是我校材料学院03级毕业生,刚入学时他和其他的同学一样,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无限向往走进我校。第一次见到黄松是在他身为材料学院合唱团团长的时候,那时见他眉宇之间透露着的是沉着、自信、睿智。那份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已在贵航集团新艺机械厂工作的他回到母校,使我有机会再一次走近
严师慈父学术人生——西南大学教授黄希庭
作者:佘颖  来源:经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提起心理学,许多人总认为这是一门神秘的学科。但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南大学首位资深教授黄希庭眼里,这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 黄希庭与心理学结缘于半个世纪前。自1961年来到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的前身)50多年来,他领导的西南大学心理学学科从无到有,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博士点
坚守,只为画出最美的轨迹 ——薪火相传、淡泊名利、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图为余梦伦院士和弹道组组员一起讨论技术问题 每一个时代的进步都需要有人坚守。这种坚守,需要淡泊名利,更需要持之以恒。当现在社会上很多“80后”感慨在一个岗位上坚持数年不可思议时,殊不知,许多老一代航天人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已经默默坚守了30年甚至50年之久。他们在技术岗位上殚精竭虑,熬
“平常心”成就“胜负手”——执行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项目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火箭巍然矗立 8月7日,距原定的发射窗口还有4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项目的卫星发射试验队和火箭发射试验队还在等待最终发射窗口的确定。 “考虑可能会受台风‘梅花’的影响,我们还在等待气象部门的会商,有可能会选择提前发射。”发射试验队一名队员向记者透露。
“陪陪家人是最大的幸福” ——七里河刑警大队直属中队副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鑫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让他一个勇敢坚强的男子汉几乎要哭出声来?! ◇记者 金振华 见习记者 李斌/文 记者 程健/图 他叫
在基层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 ——安阳市文峰区法院高庄法
作者:暂无 来源:豫北新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顾秀升 王旗 通讯员 杨煊 冯云)2010年3月,按照省委政法委统一安排部署,浩强被抽调派驻安阳市文峰区人民法院高庄法庭工作。按照之前的工作性质,领导安排他主要负责调解案件、值庭
“我是英俊阳光的哈代” 济源黄河三峡景区电视剧《快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4月21日,梦幻型儿童电视剧《快乐谷》在黄河三峡开播。 该剧全程以黄河三峡自然风光为背景;以景区夫子堂的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一个叛逆的孩子梦游快乐谷(黄河三峡)为主线;以小演员的童真、童趣、烂漫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示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善良活泼的天性,旨在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人
“把法律知识传给每一个人!” ——北京律师公益之星刘凝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骆倩雯 从做金融证券的律师,到接手一些法律援助案件,再转向做公益律师,致力于普法宣传。这一转变,一坚持就是八年。八年来,他和他的律师团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宣传法律知识。“很多问题的发生追根溯源是因为当事人不懂法律,我要坚持做好普法工作,把法律知识传给每一个人!”他就是刘凝,北
播洒爱的阳光——退休教授刘绍川助学
作者:赵鹏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校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的诗句在刘绍川教授的身上得到了真切的体现。如今年过七旬的刘教授没有像同龄人那样安享晚年,而是始终不曾放弃工作,退休十多年来,从最初应聘到报社“打工”到在校内担任兼职组织员,他先后受聘于四家单位,至今仍无论寒暑每天都坚持工作。 是什么样强烈的信念支持着这样一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