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32)
报纸(749)
学位论文(31)
会议论文(17)
图书(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16)
地方文献 (55)
宗教集要 (25)
地方风物 (19)
红色文化 (14)
非遗保护 (11)
才乡教育 (5)
按年份分组
2010(117)
2007(87)
2006(48)
2005(35)
2002(19)
2000(13)
1998(22)
1991(12)
1986(14)
1984(17)
按来源分组
福建史志(3)
云南林业(3)
福建林业(3)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国外金属矿山(1)
陕西林业科技(1)
中国林业(1)
才智(1)
西北林学院学报(1)
江西林业科技(1)
为学与为之间:王安石《老子注》的价值转向
作者:蒋丽梅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注》  价值转向  王安石  为学  《郡斋读书志》  《老子》    晁公武 
描述:王安石博闻广览,尤爱《老子》,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曾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司马光也说"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①,其所注《老子》,对王雱、陆佃、吕惠卿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亦一代宗匠也"②。可惜王注《老子》仅前十一章原注尚存,其后注文已散佚
“尊德性”与“问学”:朱熹和陆九渊教育观的碰撞
作者:杨丽娟  来源: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德性”  问学”  理学  教育观 
描述:共通之处.
朱陆关于“尊德性与问学”关系之争
作者:吴凯雷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尊德性  问学  争辨 
描述:“尊德性与问学”的关系是朱熹与陆九渊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争辩之一。此争辨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怎样转变为道德品质,这本身即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今天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汤显祖邯郸记的化思想和明代中叶以後之社会
作者:吕凯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邯郸记的化思想和明代中叶以後之社会
士争:从《牡丹亭》到《歌舞青春》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出生于湖南的士争很早就在美国发展事业,他执导的舞台剧《牡丹亭》、《赵氏孤儿》等都走红于欧美。谈及为何一个十多年都在炮制高雅艺术的舞台导演要执导《歌舞青春》时,士争不假思索地回答
《牡丹亭》中最良的形象分析
作者:杨爱华  来源: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最良  最良  《牡丹亭》  《牡丹亭》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形象  形象 
描述:最良是<牡丹亭>中一个贯穿剧本的次要人物,大多数人认识他是从高中语文课<闺塾>开始的.教参将其定位为一个反面形象,但<闺塾>中的最良不等于<牡丹亭>中的最良.他是汤显祖着力塑造的一个科举制度
重要的配角:《牡丹亭》中的最良刍议
作者:王文娟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最良  最良  矛盾  矛盾 
描述:最良作为《牡丹亭》中的配角,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说他迂腐可笑,有人说他腐儒不腐。他是矛盾的制造者,也是矛盾的化解者,更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不可缺失的一个人物。本文拟从他的个人经历、对剧情
继儒论《西厢》、《琵琶》、《牡丹亭》
作者:蒋星煜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继儒论《西厢》、《琵琶》、《牡丹亭》
漫谈继儒的《牡丹亭题词》
作者:程芸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古代戏曲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中国  中国  牡丹亭题词  牡丹亭题词 
描述:漫谈继儒的《牡丹亭题词》
最良在《牡丹亭》中的结构功能
作者:姚昌炳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最良  最良  启蒙  启蒙  桥梁  桥梁  结构  结构  体悟  体悟 
描述:最良在<牡丹亭>中虽然是一个小角色,却有着非常重要的结构功能.他是杜丽娘爱情的启蒙者,是柳梦梅接近杜丽娘的桥梁,是杜柳最终团圆的促成者,对推动剧情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