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标本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国经济史 经济变革 推荐书 大学出版社 政治史 历史人文 浙江 作者 评论
-
描述:推荐书《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作者吴晓波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8月1日王安石是中国经济史、政治史上充满了重大争议的标杆性人物。我们常常说一个历史人文不易评论,是因为他"面目不清",可王安石这个人
-
王安石错改诗文
-
作者:暂无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秀才 宰相 闲暇 广东 翻阅 老人 王安石变法 赏月 黄色的
-
描述:王安石做了宰相后,闲暇时,常常翻阅各地送来的诗文。有一天,他看到广东有个秀才写的诗:"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
王安石的梁山造田轶事
-
作者:吴曄 马亮 来源:国土资源导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自然资源 领导人 水利事业 梁山泊 农田水利 国计民生 故事 决策 拍板
-
描述:讲讲王安石的故事. 宋朝的王安石大大有名,他清正刚直,主持国家大事时创立新法大力推行,虽败犹荣.他的诗写得非常好,"春风又绿江南岸"千古流传.他还有个特点:因为关心国计民生,所以特别热衷农田水利事业
-
试论王安石的咏物诗
-
作者:李锐波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咏物诗 政治原因 诗歌创作 文学的本质 创作方法 承上启下 艺术手法
-
描述:创作方法,又力图开辟属于自己的风格。
-
王安石和苏轼改错了
-
作者:马肇勇 来源:小学生作文向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苏轼 苏轼 讲故事 讲故事 双休日 双休日 早餐 早餐 黄州 黄州 菊花 菊花 春风 春风 书房 书房 微笑 微笑
-
描述:今天是双休日,吃完早餐,贝贝又缠着爷爷讲故事了。爷爷说:"好吧,今天就讲王安石和苏轼改诗的故事吧!"贝贝问:"王安石就是那个写‘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人
-
明代后期文学思想演变的一个侧面(从屠隆到竟陵派)
-
作者:谈蓓芳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袁宏道 文学思想演变 性灵说 李梦阳 明代后期 晚明文学 竟陵派 屠隆 新思潮 汤显祖
-
描述:个侧面窥探明代后期文学思想演变的过程,对研究晚明文学新思潮的形成、发展和消退不无意义。
-
论曾巩散文创作理论对桐城派的影响:以方苞文学思想为例
-
作者:闫博文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散文 方苞 桐城派
-
描述: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巩作为在宋代文坛上具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思想也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为例,探究曾巩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其文学主张产生的影响。
-
《牡丹亭》中情爱女性潜意识描写探微
-
作者:陈阳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情欲 情欲 梦境 梦境 独白 独白
-
描述:灵世界,从而使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也愈加丰满。
-
胡应麟诗歌理论探微
-
作者:杨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诗薮 诗薮 诗史观 诗史观 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 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
-
描述:诗文集《少室山房集》及论学杂著《少室山房笔丛》。其中《诗薮》集中体现了胡应麟的诗学思想,并以浩繁的内容和庞大的规模成为诗论中少有的体系严谨之作。
与中国古代诗话松散、随意的普遍特点不同,《诗薮》线索明晰,逻辑性强。全书分为内编、外编、杂编、续编四部分,主要观点多存于内外两编之中。内、外编分别从体裁和时代的角度对古代诗歌进行了分析,提出重要的“体以代变,格以代降”的诗史观。胡应麟认为,诗歌有不得不变的必然趋势,他从诗歌自身规律和外界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并进而承认诗歌发展变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诗薮》分别研究了四言诗、古乐府、七言歌行、五言律、七言律、绝句、骚赋等诗体,在历史流变中追溯其衍生发展的过程并对各诗体的本色进行归纳。但是胡应麟同时也认为在变化的过程中,诗歌格调总的来说是逐渐低下的,所以他认为通过效法古人,获得相同面貌才能赢来诗歌的复兴。这是他作为复古论者的基本立场。胡应麟在对各个朝代和诗体的风格和成就的总结中提出了诗歌审美的最高理想,即诗歌要有浑融的美感;基于这个标准他对汉唐诗歌给予很高的评价,而批评六朝诗风浮靡、宋诗筋骨大露。这个标准也决定了他对各个朝代和诗人的评价和看法。作为明代复古理论的修改和完善者,胡应麟还提出了“兴象风神”和“神韵”来补充“体格声调”的标准。他既讲究“法”,强调诗歌应当“体正格高,声雄调畅”,又要求诗歌要浑融、有余味,具备难以言喻的美。“风神”和“神韵”的提出在理论上使诗人摆脱了僵硬法式的束缚,避免大量如“冠裳土偶”般毫无生气的作品的复制,对明代复古理论起到了纠偏的作用;同时,“神韵”的大量运用也被很多研究者视为清代神韵说的前驱。
《诗薮》系统地对明代格调理论和复古主张进行了完整细致的阐述,并提出
-
朱陆之辩探微:[朱熹、陆九渊]
-
作者:黄芸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中国 宋代
-
描述:朱陆之辩探微:[朱熹、陆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