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丽泽书院和黄希声先生
-
作者:黄春生 来源:白沙侨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关于丽泽书院和黄希声先生
-
北宋倚声家初祖-晏殊
-
作者:黄文吉 来源:复兴岗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北宋倚声家初祖-晏殊
-
“这样的演出盛况,前所未有”
-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首席记者李婷
2月16日晚,2400个座位的巴黎夏特蕾剧院座无虚席,韵味悠长的乐曲声在古老华丽的空间中缓缓流淌;3个小时的演出结束时,满场的“Bravo”(叫好)与鼓掌、跺脚声几乎震耳欲聋
-
姹紫嫣红随类赋彩 赏心乐事情采自凝:以《牡丹亭》英译为例看
-
作者:朱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台词唱词译本 台词唱词译本 字幕译本 字幕译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一般可分为用于文本阅读和用于剧场演出两大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剧场演出译本细分为演员台词唱词译本和剧场演出字幕译本,并探讨了各类译本应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本文以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英译为例,从戏曲唱词
-
从对《牡丹亭》中“初出自语”的语类结构潜势分析看语类中的必
-
作者:康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初出自语 语类结构潜势
-
描述:作者的想法,作者本人设计了本论文中的研究项目。 在本论文的研究项目中,作者选择了一种对形式要求较高但又不缺乏一定的意义要求的语类研究对象--《牡丹亭》中人物的初出自语。在意义群体层次上
-
地铁2号线里看见了杜丽娘不是穿越,是有人在唱《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卫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人物悉数登场。
通讯员 宏斌 玉荣
本报记者 刘莉莎
演出前化妆至少要40分钟
一方小桌、一
-
一“花”看世界,一“梦”说古今:浅谈《牡丹亭》肯綮意象“牡
-
作者:冯春莉 陈洋 来源:才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牡丹 牡丹 梦 梦 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 传统写意法 传统写意法
-
描述:《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名剧的代表,从古至今都不乏对它的评论。而笔者则选择从《牡丹亭》的意象出发,从中国传统戏剧写意法的角度,以牡丹和梦为例,试图探讨汤显祖创作的构思之巧,意蕴之深,这一虚一实的意象
-
从戏剧范式看中西艺术审美精神的差异:以青春版《牡丹亭》和音
-
作者:安博 石蒙蒙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西方戏剧 《牡丹亭》 《牡丹亭》 《猫》 《猫》 艺术审美精神比较 艺术审美精神比较
-
描述:《牡丹亭》和音乐剧《猫》入手,对显在的艺术内容和形式进行尝试性分析,进而得出些中西艺术内在的深层次差异,从而使我们深化对中西艺术理念的理解,作为窥见以人为审美主体的中西文化创作者在审美精神上的差异。
-
独立东风看牡丹:陈士争版《牡丹亭》与传统戏曲的挖掘视角
-
作者:李智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猎奇视角 猎奇视角 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文化符号化 文化符号化 传统戏曲文化 传统戏曲文化
-
描述: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受西方猎奇视角影响,传统戏曲文化往往会失去精髓,沦为干枯的文化符号.只有以中华传统丈化观照戏曲,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才能避免戏曲文化的符号化,保住戏曲的神韵与精髓,真正实现戏曲文化的全球化.
-
从新见材料《杜丽娘传》看《牡丹亭》的蓝本问题:兼与向志柱先
-
作者:黄义枢 刘水云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传》 《杜丽娘传》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记》 《杜丽娘记》 《牡丹亭》 《牡丹亭》 蓝本 蓝本
-
描述:传奇的蓝本很有可能是《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牡丹亭》蓝本是文言小说《杜丽娘记》的说法明显证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