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中国诗歌与谜语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
作者:任蒙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诗歌 谜语 中华民族 源流 文化史 表现手法 隐语 王安石 郭沫若 文学性
-
描述:诗歌和谜语,在我国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抑或是这两种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长期以来分别处于“雅俗”悬殊的地位,人们才忽略了对它们的共同源流、相互影响和发展的研究。本文对此试作一次粗略的寻考与浅探。
-
试论西周农业生产者的奴隶身份
-
作者:梁敢雄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封建论 农业生产 奴隶 诗经 主人 身份 史料 周礼 耕作 毛传
-
描述:者的身份应为奴隶,而不是农奴。本文试析之。一、农人的服装来源于主人的供给。《七月》篇中两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诗句,但对于“授衣”的对象,诗未言明。《毛传》、《郑笺》亦均无训释。《毛传》仅含糊而言:“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有些同志据此把“九月授衣”说成是农妇八月织成衣服。“九月里把做成的衣裳授给主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认为,授衣的对象只能是农人。第一,从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们之间交付物品的称谓有严格区別的社会习惯来看。由于西
-
试论晏殊词的创作范式
-
作者:李宏业 苗菁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词 创作范式
-
描述:风貌
-
试论元诗“四大家”与道教的关系
-
作者:郭顺玉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四大家 张留孙 知识分子 元诗 传统文化 大诗人 虞集 全真道 范德机
-
描述:在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代,汉族知识分子与道教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产生有着不同于其它朝代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对元延祜年间诗坛“四大家”的生平活动、思想创作的分析,指出元代知识分子为捍卫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仕进显达等目的而日益与道教走到一起的特点。
-
试论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启示
-
作者:王瑞平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社会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改革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
描述: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是北宋中期两次规模较大的社会改革。尽管这两次改革最终都归于失败 ,但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1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支持的经济体制改革
-
试论徐渭戏剧的批判理性精神
-
作者:王金钢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批判理性精神 戏剧形式 《四声猿》 戏剧创作 文艺思潮 戏剧理论 科举制度 汤显祖 《歌代啸》 批判现实
-
描述:窗口,以《四声猿》为中心(因《歌代啸》作者尚有争议,故不作本文论述重点.但笔者
-
试论晏殊词的空幻情结
-
作者:王丽洁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空幻情结 圆融观照
-
描述:由于受到佛教影响,空幻情结使晏殊词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以入世的热烈情怀,照破有情世间之空幻实相,时时谛观身心当下的每一丝悸动,将其化为俊拔、超越的审美艺术境界,是晏殊词独特风格之所在。
-
试论《文选》诗歌的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作者:张和群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选》 文学史 《咏怀诗》 诗歌创作 古诗十九首 谢灵运 杜甫 胡应麟 选诗标准 《筱园诗话》
-
描述:诗人们倡言情性,讲究声律、炼字、
-
试论李觏的重农思想
-
作者:赖井洋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重农 重农 均田 均田 薄税 薄税 强本 强本 平籴 平籴
-
描述:李觏,北宋时期具有重农思想的伟大思想家,其经济思想以重农为核心,为此提出了“均田”、“薄税”、“强本”、“平籴”等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
试论北宋变法派军事改革的成功
-
作者:赵涤贤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事改革 变法派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北宋 熙宁 战争 保甲法 元丰 军事训练
-
描述:试论北宋变法派军事改革的成功赵涤贤在王安石变法研究中,以往人们总是认为:变法的最终目标“远未达到”,因为它没有改变“以社稷为忧”和“惧于夷狄”的局面,所以“失败”了①;或者认为:将兵法“未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