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山心学视野下的九卦之序:兼与张勇先生商榷
-
作者:赵荣华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九卦之序 康德
-
描述:宋代理学的易学维度,是中国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陆九渊虽然没有像程颐、朱熹那样系统地注释《周易》,但对九卦说的重视程度实远胜程、朱。陆九渊赋予了九卦丰富的心学内涵,而其中的某些内容与康德的实践哲学
-
家藏明刻本《象山先生全集》的版本价值及简单对勘
-
作者:李长波 来源:西部考古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象山先生文集 荆门州学本 四部丛刊本象山先生文集
-
描述:荆门州学本"尚难以定论,亦无法确定是否为嘉靖四十年何迁刊本。但据"嘉靖己未秋九月吉旦荆门州儒学学正廖恕跋",可以肯定为与荆门州学本有渊源关系的明刊本。刘晓波先生在《宋集珍本叢刊第六十三册》所收《象山
-
古籍提要二则:《象山集》与《春秋繁露义证》
-
作者:唐莹 史达宁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论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陆九渊 中华传统文化 秋繁 元刻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陆象山 古籍 著录 书目提要
-
描述: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
-
朱陆无极太极思想的分歧及其影响:以朱陆无极太极之辩为例
-
作者:胡泉雨 来源: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极 太极 朱熹 陆九渊
-
描述:朱熹与陆九渊都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但一个属于理学派,一个属于心学派。在思想上有不同,如在“太极无极”的理解上。为此,他们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文中就从这里作为切入点。阐明他们在此问题上的分歧所在,以及该思想分歧对后学的影响。
-
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西厢记》《牡丹亭》之异同与青春版
-
作者:宁宗一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的角度,比较了《西厢记》与《牡丹亭》之异同;论述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贡献。
-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所涵盖的哲学意蕴
-
作者:赖丽青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情 理 理 抗争 抗争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所以位列“中国古典名剧”之尊,不仅在于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而更重要的是剧作诠释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一种“生而有之”的“情”与明代社会所奉行的“理”之间进行的抗争,从而揭示了生命的本真。剧作蕴含着一种哲理的思辩,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
-
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西厢记》、《牡丹亭》之异同与青春版
-
作者:宁宗一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题材 《牡丹亭》 《西厢记》 社会学 文艺创作 社会问题
-
描述:一爱情,这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从古至今,文艺创作无数次地涉及爱情题材,但它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总是以崭新的面貌,一次又一次地摆到人们面前来,迫使人们一再对它进行重新的研
-
广义成像公式和揭暄原理,普遍化全息及其哲学意义
-
作者:李志超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本刊录)
-
李觏对中国传统哲学“道”范畴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顾厚顺 吴小龙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道”范畴 继承和发展
-
描述:李觏“道”范畴的阐述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主要表现在:把“道”看成是自然规律和道德规律;是常与权的统一;是一与不一的统一;是无不至,无不通。
-
李觏对中国传统哲学“道”范畴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顾厚顺 吴小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道”范畴 继承和发展
-
描述:李觏“道”范畴的阐述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主要表现在:把“道”看成是自然规律和道德规律;是常与权的统一;是一与不一的统一;是无不至,无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