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需要应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
作者:刘长纪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本范畴  认识论  主体和客体  社会客体  改造世界  社会主体  观状  客观事物  人脑  认识世界 
描述:空产生,它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是认识的主
一个值得怀念的船长
作者:柴国良 丽海  来源:航海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招商局  国民党政府  船长  祖国大陆  全体船员  事务长  上海  中国共产党  人民解放军 
描述:惜别大陆一九四九年初春,寒流袭击着上海。一团团阴惨惨的乌云,在黄浦江上空徐徐移动。座落在外滩的招商局灰色大楼,处在国民党的军事管制中。招商局命令张丕烈船长,将海辰轮迅速撤离上海。因为海辰轮是美国制造的万吨自由型轮船,是美国政府卖给国民
简易程序应是一个独立程序
作者:王培韧  来源:法学论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简易程序  新中国  人民群众  普通程序  民诉法  第一审程序  独立程序  特别程序  诉讼程序  作用 
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诉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我国民诉法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民诉法,它的原则、制度和程序都是从方便人民群众诉讼为出发点,民诉法第十一章
公安机关应是一个开放系统
作者:武和平  来源: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安机关  大治安  开放系统  公安工作  警务活动  警察机关  管理建设  公安警务  公安指挥  治安工作 
描述:即通
一个值得思考的研究课题
作者:柳汀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研究课题  发展问题  中国小说史略  胡应麟  作意  小说创作  六朝时期  自觉时代  唐人 
描述: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这些观点都在说明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到了唐朝才开始显示“尽幻设语”“作意好奇”,才因“演进之迹甚明”而进入中国小说创作的“自觉时代”。然而,如此而言,是否意味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型问题已经真正解决?事实上,唐之前,尤其在六朝时期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以今人欣赏目光去看亦不能否认的“小说”
引用的一个误区
作者:胡卓学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历史人物  文艺作品  欧阳修  学习策略  历史事实  《警世通言》  苏轼  观察能力  经典著作 
描述:引用的一个误区
公元1084年的一个细节
作者:周长城  来源:文学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细节  码头  金陵  公元  政治家  乌台诗案  宰相  文学成就 
描述:抱拳作揖,拜
一个“参见”词引起的感想
作者:张浩逊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卫工作  辞海  颜师古  郑玄  解释  参见  注释  一致性  周礼  汉书 
描述:备倾侧。是以戎事则称车右,其余则曰骖乘。”对照郑玄与颜师古的注文,就发现两者之间有所差异。郑玄认为
主体应是一个系统存在
作者:于海波  来源:长白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体系统  主体概念  对象系统  主体能动性  社会主体  类总体  主体地位  整体功能  使用主体  个体功能 
描述:空泛概念;另一种是只注重主体概念的个体含义,而忽略其总体含义,主体因而变成了无数孤立个体的机械总和.这两种倾向都对主体概念做了抽象化的理解.其原因,就是我们对主体概念的内在含义揭示的不够深刻.我认为,主体概念既可以指人类总体,又可以指人类个体,这并不是出自人们的硬性规定,而是由于两者的背后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一个精通历史的孩子
作者:风中行者  来源:文艺生活(智慧幽默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老师  诸葛亮  课堂气氛  慈禧  历史课  精通  恺撒  王安石  欧阳修 
描述: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