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唯其理之是 唯其之是——从李绂、方苞评点柳文的异同再论
作者:张维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苞  李绂  评点柳文  义法说 
描述:以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柳文书》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李绂与方苞评析柳文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认识方苞“义法说”的实质。方苞的“义法说”的提出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文创作的要求,但与李绂的古文理论相比,“义法说”则相对苛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古文的创作和发展。
王安石屡馆职考论——兼论宋代馆职、词臣之荣显与迁除
作者:陈元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馆职  宋代  王安石 
描述:由进士高第荐试馆职 ,由馆职选任两制词臣 ,由两制拔擢辅相 ,是宋代文章词学之士的荣显通途。但由进士高科出身的王安石初召试馆职 ,再集贤校理 ,又同修起居注 ,最后径迁知制诰 ,入翰林 ,为辅
王应麟的“词科”情结与《学指南》的双重意义
作者:王水照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指南》  “词科”情结  科举学史  文章学史 
描述:王应麟一生怀有"词科"情结,影响到他的行为选择和著述取向。他的《学指南》是现存唯一一部研究宋代词科的专书,在中国科举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又在文体形态研究、骈文批评思想和文话著作体裁
天然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教并重的宗
作者:冯焕珍  来源: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函昰  曹洞宗  妙明真心  禅教并重 
描述:天然函是禅师是明末清初岭南曹洞宗的高僧,在他的弘化下,曹洞宗风大振,僧俗奔凑如云。本文从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阐教并重的宗观入手,说明他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之际摄受数千僧俗,乃是因其具有深彻的悟境
意、、神、色--整理《牡丹亭》浅识,兼谈臧晋叔改本
作者:傅雪漪  来源:戏剧学习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意、、神、色--整理《牡丹亭》浅识,兼谈臧晋叔改本
品红茶 知茶 享生活 本报与厦茶公司联合举办第二场“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品鉴会吸引了众多茶友,促进茶文化的交流,推动茶文化进一步普及。 汕头人每天都喝茶,喝茶的种类也多,大红袍、铁观音、红茶、绿茶、普洱茶……在众多的茶类中,有一种茶较易为外来人接受,也为各个年龄层的民众接受,那就是红茶。 那么,对红茶这种口感芳甜的茶类,茶友们的认识有多少呢?除了口感的独特外,
笔墨追宋明 艺发新枝——清人乐钧《耳食录》艺术谈
作者:胡子远 赵伯英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人  笔记小说  华夏民族  司马迁  阅微草堂笔记  艺术形象  多角度  多侧面  统治者  清代文学 
描述:奇者而言”。这当然是大略而言。其实,清代笔记小说在明代文人创作小说的影响下,有着自己的面目。笼统地说,它们都追求艺术形象的立体效果,使读者获得多侧面、多角度的审
奇联巧对添情趣 马年品嵌马联——马年马联源考
作者:夏民安  来源:城乡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杜甫草堂  “唐宋八大家”  《长恨歌》  成都武侯祠  《琵琶行》  “信”  对联  电影片名  卓绝千古 
描述:奇联巧对添情趣 马年品嵌马联——马年马联源考
其文相近 其各异——细品《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
作者:李兴茂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石钟山  王安石  游记散文  苏轼  中国古代  表现手法  感性  地理沿革  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一同被选入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这两篇文章常被人相提并论,因为两文颇为相似:同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长短相同,均为五百多字;结构和表现手法相近,都是先考察所游地的地理沿革,再写实地的游
深人无浅语 慧心无直笔——《游褒禅山记》“理”指摭
作者:祁兵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通变  为学  鸟兽  直笔  无物  游学  深思 
描述: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