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沈括的《梦溪笔谈》
-
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理论小组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溪笔谈》 王安石 淤田 劳动人民 儒家 顽固派 新历 司马光 历法 改造自然
-
描述:读沈括的《梦溪笔谈》
-
“问”字怎么读
-
作者:嵇春明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问” “间”字 《泊船瓜洲》 空间范围 王安石 四声 首句
-
描述:问: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字究竞怎么读,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四声,解释为“间隔、隔开”。另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一声,解释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
经典躺着读
-
作者:暂无 来源:视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可比性 汤显祖 并置
-
描述:汤显祖的诞生,比莎士比亚早14年,逝世,比莎士比亚晚一年。将汤氏与莎氏并置在一起议论,是一道让人激动不已的话题。我能够按捺得住,忍痛绕开这个快乐的题目,是因为在这两位巨匠的可比性与不可比性之间犹疑不定,单是爱情一项,他们二位所面对的材料就何等异样呵。
-
鹅湖浅读
-
作者:张先强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 书院 朱熹 陆九渊 论辩 文化遗迹 哲学观点 铅山县 理学家 穷理
-
描述:在江西铅山,有一处闻名天下的文化遗迹——鹅湖书院。800多年前,大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曾在这里相与讲其所闻之学,面对面论辩哲学观点,从而给世人留下鹅湖之会美谈。书院在离县城廿余公里的鹅湖山北麓。这里青峰突兀,秀岭相连,清泉莹沏,飞瀑如练。据《铅山县志》
-
站着读苏轼
-
作者:徐忱安 来源: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沈括 赤壁 泛读 史料 人品 公园 沉思 学习
-
描述:近来学习《赤壁赋》,游览东坡公园,泛读有关苏轼史料,掩卷沉思,却难以喜欢苏轼。不喜欢苏轼的原因是说来可笑的——对近乎无瑕的王安石的反对,王安石人品无可挑剔,苏轼反对他,我就讨厌苏轼。这是典型的恨屋及乌的幼稚心态。
-
读李浩先生新作
-
作者:黄海 来源:美文(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属的 本质 牵引 向下 重力 锈色 风筝 包裹 光泽 承载
-
描述:《行水看云》是一部重力向下的书,金属的锈色正在包裹着它,以至于它被外表隐藏了本质和光泽。《行水看云》在考验我们的耐心,这种隔是时间的,可能也是心里的。但它承载的是像风筝那样向下的牵引和方向,它却越来越抵近的是高处。
-
读《苏东坡传》有感
-
作者:李子璇 来源:少先队小干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林语堂 中国历史 苏轼 诗词 人物传记 艺术成就 北宋时期 王安石 享受生活
-
描述:我看了那么多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想写读后感的,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了。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了无限的敬意!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全才。他生于一个
-
读王安国
-
作者:魏丕植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安国 宋神宗 王安礼 北宋 士大夫 吕惠卿 江西省 熙宁 东乡县
-
描述:王安礼、王雱并称为"临川三王"。其诗文大多已佚,今仅存《王校理集》一卷,另外,《全宋词》收其词三首、《全宋文》收其文两卷,《江西诗征》收其诗五首。事迹见于王安石《王平甫墓志》与《宋史》。
-
读之可知盛唐气象
-
作者:潘向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盛唐气象 岑参 高适 盛唐边塞诗 高岑 唐音癸签 胡应麟 胡震亨 封常清 西征
-
描述:岑参与高适齐名,都以边塞诗著称,人称"高岑"。关于两人的异同,前人多有评论。"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高岑并工起语,岑尤奇峭。"(〔明〕胡应麟《:诗薮》)"高岑迥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清〕王士禛:《师友诗传续录》)
-
“间”字怎么读
-
作者:嵇春明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第四声 王安石 解释 三仄调 七言绝句 第一声 空间范围 间隔 格律诗 仄声
-
描述:问: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字究竟怎么读,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四声,解释为"间隔、隔开"。另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一声,解释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