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汤显祖曲思想的文化成因
作者:程华平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化成因  戏曲创作  曲意  尺牍  骈俪派  王骥德    戏剧创作 
描述: 若要研究汤显祖戏剧创作的曲思想,评价明代万历年间的汤显祖与沈璟之间的争论,就必须对汤显祖曲思想的形成根源有所认识。本文结合明中叶社会、文艺思潮、文人习性以及汤显祖的创作个性,对汤显祖曲思想
王骥德《曲》的戏曲创作论
作者:叶长海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王骥德  汤显祖    戏曲史  戏曲作品  元杂剧  戏剧活动  戏剧艺术  重要转折 
描述:戏曲理论专著——王骥德的《曲》,正在这传奇创作的高潮中问世。
明清《牡丹亭》曲研究述论
作者:程华平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创作  昆山腔  研究者  万历年间  戏曲音乐  戏曲理论  批评家 
描述:,这场论争经明、清两朝,余波及至近、现代。其经历时间之长、参加人数之多、批评气氛之激烈,在戏曲史上是
伪《杜虞注》补说
作者:冯小禄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虞注》  虞集  张性  杨士奇  注释风格 
描述:结合古今人对伪《杜虞注》的考证,将前人已见和未见的明人材料冶于一炉,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说明各自在证伪上的作用。指出古今人多有误读杨士奇《杜虞注序》者,以致相沿成讹,以为杨士奇就怀疑《虞注
沈璟曲理论的成因与评价
作者:程华平  来源: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  汤显祖  戏曲创作  冯梦龙  戏曲理论  沈璟  昆山腔  戏曲艺术  《中原音韵》  《牡丹亭》 
描述:坛对沈璟曲理论的不同评价,阐述了沈璟曲理论对当时戏剧创作的指导意义以及理论上的欠缺与不足.
《瀛奎髓汇评》一议
作者:梁守中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参考价值  江西诗派  瀛奎  作品目录  制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刘禹锡  称名  中名 
描述:,在书中名、字、号、官爵同时出现,使人易误以为是几个人。李庆甲注意及此,在编制作者篇目汇检时,便有意识地把同一作者的作品汇编在一起,如王安石的作品,就以“王半山(王荆公、王介甫)”这样的形式合编在一块;韩愈的作品,就以“韩昌黎(韩退之)”为名汇在一起。这样一来,给读者极大方便。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编者的疏失,书中的作
从曲角度看戏曲之本色语
作者:许莉莉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色    语言风格  戏曲      音律  辞采  汤显祖  作品 
描述:每当言及戏曲的“本色语”,人们总是将它与语言风格联系在一起,甚至看成纯粹的语言风格问题。然而本人认为,它并非单纯的语言风格问题,它与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古代曲论家提倡制曲使用“本色语”,不少人
伶伦作之真假辨析
作者:李傲雪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  伶伦  王安石 
描述:伶伦,传说中的音乐人物,亦称泠伦,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乐官,是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
中国历代典概况之《周礼》、《吕刑》
作者:暂无 来源:公民与法(审判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政治  《周礼》  《吕刑》  历代  文化变革  中国历史  古代政治  王国维 
描述:《周礼》王国维先生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在中国历史上,西周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变革的重要时期
《联通则导读》(连载四)
作者:暂无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节奏形式  声律  语意  超音步  七言  标准音  句式  汤显祖  语言节奏   
描述:第四条: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