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花一世界
-
作者:薛吉辰 来源:中学生读写(高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采莲 王安石 莲花 表达 象征 语气 荷花 性格 陆龟蒙 品格
-
描述:,
-
“多情”的月亮
-
作者:勇俭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月亮 古代诗人 王安石 描写 表达 故乡 白霜 燕山 小学语文课本 明亮
-
描述:“多情”的月亮
-
导演应是多面手 剧本是核心——金爵国际电影论坛“安东尼·
-
作者:张小平 来源:电影新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演 安东尼 中国电影 数码技术 多面手 不同文化背景 对话 表达 核心 现实生活
-
描述:烈的对话。
-
王安石咏史诗与苏轼咏史诗之比较
-
作者:胡翠琴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王安石 苏轼 历史人物 诗歌作品 政治抱负 政治理想 类型体系 政治家 表达
-
描述:咏史诗是以历史人物、事件为歌咏对象,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某种议论或见解的诗歌作品。在诗歌类型体系中,
-
人鬼情未了:阅“前线”舞剧《牡丹亭》
-
作者:罗斌 李国平 来源:舞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剧 爱情 汤显祖 冲击波 舞蹈 前线 第一印象 故事 表达
-
描述:风的同名舞剧,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搬上舞台。观此剧目,第一印象:剧作整体状态的超
-
区分象征和托物言志
-
作者:杨帆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托物言志 象征 表现手法 表达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形象 作者 区分 概念
-
描述:象征和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各类考试多有涉及。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感到,这两种表现手法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浅析如下:象征和托物言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都是把直白的概念或抽象的事
-
巧施方法妙解诗词
-
作者:王华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鉴赏 高尚情操 中国古代文化 人格魅力 方法 王安石 表达 李白 意象叠加 有法可依
-
描述:作者的处境、审美情趣、世界观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进行古代诗歌鉴赏,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准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应探求一些方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知人论诗晓背景欲知诗之深意,必先明人之境遇。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审视一下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教材中涉及的诗文大家。对于非著名的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的朝代和题下小注。且看下面这首诗歌: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这首诗从字面看是...
-
沧海一粟
-
作者:建新 来源:金色少年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黄州 北宋 游赏 赤壁 人生 表达 思考 反对 小米
-
描述:海一 粟”来比喻非 常渺小。沧海一粟@建新
-
读者的回应是最大的鼓励
-
作者:暂无 来源:团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交流与沟通 贯彻落实 党员干部 读者 党刊 提案工作 栏目 选举法 编辑部 表达
-
描述:举法》"
-
试析“自为其名”
-
作者:张戬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释 动词 名字 试析 商榷 自为 课本 王安石 作者原意 表达
-
描述:《伤仲永》中有"父异焉,借近旁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句,课本注释"自为其名"云:"题上自己的名字。为,这里作动词用。"该条注释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