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中国演剧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的主要差异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描述:演剧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向现代演剧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
人民审不应是参「审」判
作者:   来源:司法改革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人民审不应是参「审」判
陸象山《春秋》探微
作者:劉德明  来源: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春秋  心学  解经学 
描述:。本文以〈大学春秋讲义〉与歷來《春秋》学之内容相互对比,指出象山在解经方法上往往会给人独断的印象外,在经典内容解释上也较无法对儒学提出新的丰富内容。
试论李觏的人格
作者:陈大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人格  培养  人格美 
描述:传统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关注理想人格的塑造。李觏的人格涉及理想人格的目标、演进、培养等问题。分析、探讨李觏的理想人格,对全面认识理解李觏的思想大有益处。
试论李觏的人格
作者:陈大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人格  培养  人格美 
描述:传统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关注理想人格的塑造。李觏的人格涉及理想人格的目标、演进、培养等问题。分析、探讨李觏的理想人格,对全面认识理解李觏的思想大有益处。
论胡应麟的唐诗
作者:骆锦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唐诗  诗学观念  本质特征 
描述:记。然而,胡应麟并不是前后七子格调论唐诗学的附庸者,他的唐诗有其独特性。 在唐诗审美方面,胡应麟以“体格声调、兴象风神”突出格调的同时,对性情、神韵同样十分重视,其诗论不仅是对明格调
汤显祖“至情”文论研究
作者:公维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文论 
描述:感缺失的当下,研究汤显祖的文论除了其理论本身的价值外,其现实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试图通过汤显祖“至情”文论的研究,找到能滋补当下情感缺失的理论根源。本文前置绪论,后置结束语,正文共分四章
论“临川四梦”的时局
作者:王华红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时局  汤显祖 
描述:的批判、三是对频繁复杂的民族战争的思考、四是对惑人的佛老思想的认识、五是对政治乌托邦的反省。这也是本文的写作框架。
论汤显祖的“唯情”文学
作者:左其福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唯情  唯情  文学  文学 
描述:传统的文学情感论提升到了“唯情”论的高度,倡“唯情”文学。同时,他对文学情 感生发的主体性原则、文学情感的审美表现,以及情感内容与形式规范之关系等诸多理论问 题也都有独到的看法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比较
作者:孙海西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美学  戏剧美学  比较  比较 
描述:理解,有深刻的理论指导作用。对中西方文化的多角度比较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深层交流。 本文分绪论与正文两部分。绪论从时代背景、宗教影响和哲学伦理基础这三方面来全面介绍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思想的背景知识。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都生活在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一方面,封建王朝江河日下,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具有民主性的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冲击着封建礼法和秩序。这种社会大背景对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刚刚从黑暗的欧洲中世纪走出的莎士比亚,不可避免的带有基督神学的印记:而明代中后期的汤显祖所接受的是以孔孟之道为主的封建教育和与佛道相容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的影响不仅明显的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在他们的戏剧美学理论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