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7)
报纸(43)
学位论文(4)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8)
地方风物 (21)
地方文献 (9)
宗教集要 (5)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22)
2013(7)
2012(11)
2011(17)
2010(2)
2009(11)
2008(11)
2004(2)
1996(5)
1988(4)
按来源分组
临川晚报(13)
抚州日报(3)
文史知识(3)
聪明泉(1)
华兴时报(1)
新读写(1)
戏曲研究(1)
优品(1)
美术研究(1)
抚州师专学报(1)
溪口的桥
作者:裘国松  来源:文学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溪口  蒋介石  石拱桥  水色  王安石  水声  自然  溪南  水势  文昌 
描述:四明南麓雄镇溪口一带的山水,着实是宋代“米家云山”的自然版本。其间清溪蜿绕、小水私语,桥便多得随处可见。溪口武山,蒋氏别庄文昌阁之下,古剡溪之湄。就有一座憩水桥。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常
媒人
作者:吴忌  来源:散文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悠久  羞耻心  现实主义  婚姻介绍所  自然  肯定  当事人  周礼  选择对象  神农 
描述:到,她们大多是徐娘半老,不忘卖俏;说起话来,满脸堆笑。小时侯听老辈人讲古,有一回以一媒婆作主角。她想促合一跛足小伙与一至嘴姑娘的婚事,对姑娘家介绍男方说: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行动
官不干事与腐败何异
作者:杨鸣  来源:杂文月刊(选刊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腐败  干事  干部选拔任用  纳税人  无为  工资  自然  官员  群众  市场 
描述:如果说不干事就是腐败,这话未免重了些,其实未必。有个成语叫尸位素餐,尸位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素餐即无功而受禄(《诗经·魏风·伐檀》,赵峻注)。为官而不干事,拿着纳税人的钱,无功受禄,无为受禄,而且还
佳篇鉴赏
作者:暂无 来源:学生之友(小学版)(点金作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佳篇  鉴赏  春江  李清照  艺术手法  河豚  艺术境界  自然  王安石  卓尔不群 
描述: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赏析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
相知,并相忘于江湖
作者:崔玉  来源:新青年(珍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忘  江湖  孔子  孟子  自然  和子  天性  无我之境  汤显祖  子贡 
描述:时常觉得,人对于万事万物的热爱是天生的,仿佛生命内含于自然,是汤显祖所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情在知之先,情在识之外。《庄子·大宗师》篇中,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莫逆于心,相知相忘。不久子
莫让浮云遮望眼
作者:易怀顺  来源:时代青年(哲思)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云遮  繁华  脚跟  为人处世  人生哲理  王安石  原则  社会生活  自然  胡作非为 
描述:《小窗幽记》,中国最传统、最具有影响力的为人处世经典之一,修身、齐家、治国者的人生哲理,经商、从政、贤达成者的枕梁宝典尽在其中。小窗幽记,《哲思》与你凭窗犹记。
英雄无岁系列之夜叉夭
作者:马大志  来源:武侠故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刺客  俺答汗  江湖  钦差  王安石变法  武侠小说  女子  真气  声道  自然 
描述:少年自负凌云笔,鲲鹏在胸剑眉扬。梦里洞庭风波起,八百烟波洗戎装。弯弓射雕燕然上,行吟天地抱酒觞。傍马千言平戎策,提枪万里走四方。事了拂衣掷笔去,散发山河浩歌放!他年相逢一杯酒,各道天涯秋意凉。笑谈白发多闲事,诗残月冷空怅望。百载弹指弃此身,江湖故人早相忘!
读书应是一种生活常态
作者:罗崇敏  来源:华夏教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种生命  生活  常态  节律  范畴  诗书  自然  装修  传统 
描述:读书,对于真正爱书的人而言,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种生命的自然节律。一旦把读书堕入到作秀的范畴,则不足观也。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地瘦栽柳柏,家贫子读书"之说。作为一个有着悠久读书传统的国家,中
京郊运河畔 古镇樱桃红
作者:史攸旭  来源:中国石油企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樱桃园  京杭大运河  大樱桃  樱桃树  心情  刘绍棠  樱桃红  自然  镇长  海洋 
描述:岸,看美丽在阶前流淌,听
故乡明月朗
作者:赵宽宏  来源:中国农资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乡  中秋节  唐代诗人  疑问  解释  平时  中秋月  月亮  自然  王安石 
描述:又是中秋,脑中忽然冒出一句:故乡明月朗。再想想,不觉地产生了两个疑问:这中秋的月怎就会比平时的亮?这故乡的月怎就会比他乡的明?对于第一个疑问,唐代诗人潘纬在诗中作了很好的解释:"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漻明。岂是月华别?只因秋气清。"因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