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桐庐和相山两类酸性火山-侵入岩中长石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小明 赵连泽 陆建军 刘昌实 王德滋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熔型  同熔型  陆壳重熔型  陆壳重熔型  酸性火山  酸性火山  侵入  侵入  斜长石  斜长石  碱性长石  碱性长石 
描述:结构,这两种碱性长石结构不同但成分基本相似。笔者认为桐庐岩体中存在的两种斜长石及两种碱性长石反映了岩浆的不平衡结晶作用,这种不平衡主要是岩浆上升过程中带状岩浆房的扰动引起的;而相山岩体中的长石
桐庐、相山火山-侵入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作者:陈小明 陆建军 刘昌实 赵连泽 王德滋 李惠民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火山  火山  侵入  侵入  单颗粒锆石U  单颗粒锆石U  Pb年龄  Pb年龄  同时性  同时性  桐庐  桐庐  相山  相山 
描述:浅成岩的结晶年龄为135.4Ma,岩体各单元的形成时间相近,为晚侏罗世末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可见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能非常有效地讨论一套岩石组合是否是同时间形成的,而这正是火山-侵入岩研究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岩及其包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作者:段芸 赵连泽 范洪海 王德滋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  壳源型火山岩  壳源型火山岩  物质来源  物质来源  江西相山  江西相山 
描述:和系统性。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岩及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研究
作者:范洪海 王德滋 沈渭洲 刘昌实 汪相 凌洪飞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锆石U  锆石U  Pbk定年  Pbk定年  伸展作用  伸展作用  裂解作用  裂解作用  火山  火山  侵入  侵入  中基性脉岩  中基性脉岩  江西相山  江西相山 
描述:岩及煌斑岩脉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9.5士2.0 Ma及125.1±3.1 Ma,从而揭示相山地区的伸展、裂解作用从早白垩世就开始了,明显早于浙、闽沿海地区.
江西九龙嶂和相山火山-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万良 刘德长 李子颖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地球化学  火山岩  火山岩  浅成  浅成  超浅成侵入岩  超浅成侵入岩  构造背景  构造背景  九龙嶂  九龙嶂  相山  相山 
描述:有英安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两地区的火山-侵入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特点极为相近,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配分型式也基本一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岩浆过程和统一的活动陆缘构造背景;同时,从早期火山岩浆活
相山火山-侵入岩的反方向岩浆演化系列研究
作者:张万良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方向岩浆演化  反方向岩浆演化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地球化学  源区性质  源区性质  相山  相山 
描述:岩浆演化系列.不相容元素的比值如Th/U、Rb/Ba、Th/Nb、Th/Ta、La/Nb、Nb/Ta变化幅度较大,与SiO2组分没有明显的正消长或反消长关系,稀土配分曲线也不尽一致,火山喷发相、侵出相和侵入相岩石具有不同的源区性质.
我国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优秀专著《相山中生代含铀火山岩岩石
作者:胡振宗  来源:西北地质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火山  中生代  火山岩  出版发行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元素  地球化学数据  相山  矿物包裹体 
描述:用岩浆演化的物理化学过程,提出了铀、钍等成矿元素的岩浆预富集模式,确立了岩浆期后热水溶液的性质及其对成矿元素的活化再富集作用;建立了火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岩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示踪意义
作者:范洪海 汪相 王德滋 刘昌实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侵入  矿物学  闪长质包体  继承锆石  火山塌陷构造  江西相山  黑云母  花岗闪长斑岩  流纹英安岩  成岩物质来源 
描述:江西相山火山-侵入岩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示踪意义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岩的锆石U-Pb精确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杨水源 蒋少涌 姜耀辉 罗莉 赵葵东 范洪海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火山侵入  地质意义  流纹英安斑岩  流纹英安岩  碎斑熔岩  锆石  江西相山  花岗斑岩  火山岩型铀矿  拉张环境 
描述:江西相山火山侵入岩的锆石U-Pb精确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陈正乐 王永 周永贵 韩凤彬 王平安 宫红良 邵飞 唐湘生 徐金山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相山铀矿田  火山  侵入  锆石SHRIMP测年  鹅湖岭组 
描述:以限定相山第二火山喷发旋回的结束时代为134 Ma;采自于相山北部巴泉和南部浯漳的似斑状花岗岩的SHRIMP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3.3±0.8)Ma(MSWD=0.82)和(134.7±0.9)Ma(MSWD=1.08),与碎斑熔岩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结合野外地质事实和前人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确认碎斑熔岩和似斑状花岗岩属于同期、同来源的火山喷发-侵入的产物,形成于134~133 Ma。书堂钻孔ZK111A-1中打鼓顶组顶部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1.6±1.7)Ma(MSWD=0.9),表明第一旋回火山喷发的时代应结束于142 Ma,大部分属于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岗上英钻孔岩心中石英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6.4±1.0)Ma(MSWD=1.7),如意亭剖面第二采石场流纹质英安斑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7.4±1.7)Ma(MSWD=1.11);推测这两者应属于早晚两期火山喷发旋回间隔期的次火山-侵入岩,进而限定136~137 Ma为相山两期火山喷发旋回的间隔时期。综合前人资料和本文测试分析结果,可将相山火山喷发第二旋回鹅湖岭组的时代限定为136~133 Ma,应属于早白垩世的火山活动,进而认为将相山地区"鹅湖岭组"的地层时代划归为早白垩世较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