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6)
报纸(37)
学位论文(11)
图书(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9)
地方文献 (45)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
2013(12)
2012(11)
2009(10)
2007(13)
2003(5)
2001(5)
2000(7)
1999(5)
1995(6)
按来源分组
中国体育(2)
剧作家(1)
优品(1)
舞蹈(1)
中国图书评论(1)
艺术市场(1)
固原师专学报(1)
华人时刊(1)
新闻通讯(1)
秘书工作(1)
黄松坚陶艺精品迷倒京城人
作者:暂无 来源:佛山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9月5日,黄松坚(右二)在向来宾介绍展品。为期10天的黄松坚陶艺展览当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新华社发 本报讯 特派记者束维北京报道:昨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陶塑艺术展,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作为石湾公仔的“拥趸”专程前来捧场。欣赏着造诣精湛的展品,王文章点头赞叹:“石湾公仔并非普
王益永藏品被评为“丽水市民间收藏十大精品
作者:暂无 来源:青田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刘俊)近日,在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日报社联合举行的“浙江民间收藏十大精品”大型公众推选活动中,我县华侨王益勇收藏的清花五彩法国钟被评为“丽水市民间收藏十大精品”,并将推介到省里参加省级
制作精品 服务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访全国“五个一工程”入
作者:牧村  来源:领导与秘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制作精品 服务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访全国“五个一工程”入
细心出精品——《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序
作者:傅璇琮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校注》  文钞  《师说》  柳宗元  古籍整理  王安石  苏轼  学术价值 
描述:《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是由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高海夫教授主编,并邀约西北大学、陕西师大、三秦出版社等单位二十余位学者共同合作,经过五、六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完成字数近六百万、颇具规模的古籍新注本。令人惋惜的是,当各位学者初稿写就、统一定稿之际,高海夫...
'临川四梦'的梦幻意识情的哲学
作者:蔡莉莉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梦幻意识  梦幻意识      紫钗记  紫钗记  牡丹亭  牡丹亭  南柯记  南柯记  邯郸记  邯郸记 
描述:论文由"时代母体的孕育"、"'四梦'梦幻意识论"和"情的哲学"三部分组成.
从《西厢记》和《牡丹亭》看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曾效葵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崔莺莺  崔莺莺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 
描述:《西厢记》中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形象中一个勇于反叛、敢于向封建势力宣战的经典形象,她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最初觉醒。《牡丹亭》中杜丽娘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求,认为女人天生
解读《牡丹亭》中女性主体的觉醒意识
作者:胡广  来源:长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觉醒意识  女主人公  爱情  女性形象  梦境  大家闺秀  性格  人性解放 
描述:价。《牡丹亭》虽然以文词典丽著称,但是文中杜丽娘
谈《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女性  意蕴 
描述:中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
作者:张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装造型设计  服装设计  审美意识  人物形象  传统戏曲  观众  审美价值  人物性格  中国戏曲  《牡丹亭》 
描述: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张艺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戏曲服装也经过漫长的岁月成为国之瑰宝,并且大放异彩。这一切都是由于许许多多的服装设计者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注入新的审美意识,使其艺术生命充满活力
论《红楼梦》对《牡丹亭》女性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李珊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描述:的力量与封建势力作了一定的反抗;在性与爱方面,《牡丹亭》表现了杜丽娘强烈的性爱追求,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而《红楼梦》中的性与爱观念更为进步,表现为性爱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肯定对方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向往共同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性爱关系,同时也表达了“重情抑欲”的可贵的性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