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古诗语言学习札记——几种改变词语原义的修辞格
作者:王政白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格  词语  白居易  古诗  原义  借喻  修辞手法  白发  王安石  事物 
描述:的修辞格,在运用时,有关词语的本来意义,却由于修辞而改变了。如“田原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干戈”的原义是两种武器,即
早慧
作者:于漪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青年学生  神童  孔融  初中语文课本  教师  成就  永生  天才  夏完淳 
描述:初中语文课本选了王安石的《伤仲永》,青年学生读了有好处,教师教了也很受教益。文中写了一个天赋颖异的神童方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略论张居正的改革
作者:刘益安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十六世纪  明王朝  王安石  政治才能  古代政治  国计民生  政治家  封建社会  反对派 
描述:誉不一,迄无定评”。赞扬者推崇他为古代政治家中杰出的典范,说:“除却伊、周只此人”,指责者却骂他为心术不正的奸权。例如清人谷应泰,在其著作中痛斥张居正是“特危倾陗刻,忘生背死之徒”,“包藏祸心,
从《宋论》看王船山关于“陋宋”的观点——兼论船山的政治思想
作者:关文发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思想  王船山  船山学  王安石  宋太祖  观点  十七世纪  熙宁变法  唯物主义  爱国主义者 
描述:因“陋”而使国敝,先陷于女真,终亡于蒙古,溃决了“华夷之大防”。显然,这是他联系到当时明亡于清的现实,有感而发。本文拟从他在《宋论》中提出的关于“陋宋”的观点,作一些考察,进而对他的政治思想作一些探
李清照研究二题
作者:乔力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李氏  人生追求  封建礼教  具体内容  蔡京  赵明诚  王安石  政治意识  艺术形象 
描述:另具异彩的珍品,并认定其间抒发了她不满封建礼教桎梏、希望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积极奋发的情感和对自由、幸福的渴望,是李氏自述理想之篇.然而,此词主旨是否尽如上言,由之呈现的人生追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尚有再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邈川首领董毡编年事辑
作者:顾吉辰  来源:西藏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会要辑稿  首领  宋史  军节度使  王安石  经略  夏国  契丹  藏族史  蕃部 
描述: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宋史·董毡传》不是记载有误,就是漏载、失载。这样,对董毡的研究无疑带来很大的不便。现我根据当时汉文史料,按时间顺序,对董毡一生活动作一编年记事,便于研究藏族史的同志作参考。由于本人学识浅陋,错误难免,请读者指正。
宋词与江西诗派
作者:邓魁英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古人  典故  江西诗派  江西派  唐人  王安石  北宋末年  艺术手法  黄庭坚 
描述:,“其言直而切”的新乐府运动。在北宋前期,散文和诗歌创作的改革也是同时进行的。这是
析苏轼《水龙吟·咏杨花》
作者:张莉  来源:学习与思考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花  水龙吟  东坡  苏拭  苏轼  苏词  咏物  王安石  章质夫  似花 
描述:苏轼晚年所赋《水龙吟·咏杨花》词,是苏词中与众不同、值得注意的一首。本文认为,此词在艺术上以咏物拟人的形式,寄托了苏轼对自己的身世和家国、时代的感慨,反映了北宋中下叶士大夫阶级忧患、矛盾的时代意识。此词的婉约笔调,与其它苏词的豪放风格,都折射着这种矛盾的时代意识。
《望湖楼醉书》赏析
作者:曾令衡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西湖  宋神宗  黑云  吹散  杭州  赏析  熙宁  醉书  王安石 
描述: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出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原为组诗,共五首,这是其一。诗题原冠有“六月二十七日”字样,编入课本时略去。
“儒者不知兵”种种
作者:李克俭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者  江南  东坡诗  中唐诗人  谁人  春江  李贺  太守  王安石  思想内容 
描述:诗之优劣,当视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而论,万不可胡乱非难,妄加褒贬,而引人啼笑皆非。 中唐诗人李贺的名篇《雁门太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