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640)
报纸
(806)
学位论文
(194)
图书
(166)
会议论文
(4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792)
地方文献
(32)
才乡教育
(14)
宗教集要
(6)
文化溯源
(3)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
(457)
2012
(520)
2011
(534)
2010
(529)
2009
(473)
2008
(411)
2004
(234)
2002
(233)
2001
(229)
1996
(23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65)
抚州师专学报
(75)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
辽海出版社
(4)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2)
思想与文化
(2)
今日中国出版社
(2)
山西古籍出版社
(1)
中国医疗保险
(1)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北宋
修身
正性
古典散文
城镇职工
王安石
人性论
墙角
太极
人才观
皇极
地方官
佛教
青苗法
南京市
太学生
天才论
《乌江亭》
《题齐安驿》
古代文学
三皈依
苏辙
古诗
答司马谏议书
妻子
两面派
历史风云
基本观点
力量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王安石与北宋道德性命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457
条
王安石
:被妖魔化的政治人物
作者:
罗日荣
来源:
钟山风雨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人物
王安石
妖魔化
北宋
时期
熙宁变法
政坛
描述:
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王安石
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以“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的勇气,实行变法。
王安石
义利观的“新义”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王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义利观
义利统一
以义理财
描述:
”。之后,本文分别从理论的角度和实践的角度对
王安石
的义利观予以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认为
王安石
的义利观在当代仍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其“义利统一”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弥合我们在日常理解
道德
时“功利”与“道义”之间的裂痕
王安石
的仕隐心态及其诗文之理性
作者:
邵明珍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仕隐
矛盾心态
理性
描述:
使其诗文创作带有独特的理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王安石
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作者:
文艳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启示
描述:
1068年宋神宗任命
王安石
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变法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
北宋
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但不到十年,
王安石
被迫辞职两次,经“元祜更化”,新法
王安石
与范仲淹有关的三启一赋编年考
作者:
寿涌
来源:
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书启
范仲淹
皇祐二年秋
描述:
杭州范资政启》、《谢范资政启》三文。
浅论
王安石
词中的三种人生心境
作者:
彭灵静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词
心境
描述:
相对于
王安石
诗文研究,对
王安石
词作的研究历来较少,并且多集中在其艺术特色方面。本文旨在分析
王安石
词作的思想内容,并指出
王安石
词中基本表现出平和自乐、失落惆怅和矛盾挣扎的三种人生心境。
忆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
杨东风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谏议
司马
描述:
百谏忠疏护党争,翻箱倒柜剑出锋。 谁怜反复伤筋骨,流落徽钦哭汴城。
长篇历史小说《
王安石
》拟作再探
作者:
王菊梅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万斌生
王安石
拟作
评论
描述:
长篇历史小说《
王安石
》三部曲,是万斌生先生耗时十年呕心沥血写成的力作。出于创作的需要,小说中有不少拟作。从内容角度品评这些拟作,或以小见大,将主题的深化融入拟作的字里行间;或由近及远,用拟作推动
王安石
与宋神宗的关系对变法的影响
作者:
周默
王彩霞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神宗
王安石
变法
描述:
宋神宗与
王安石
模棱两可若亲若疏的关系,是影响变法的重要原因从崇拜到一一味相信再到左右怀疑相互牵制,然而君始终是君,臣始终是臣。
无欲则刚:
王安石
(上)
作者:
周申
来源:
党员干部之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高利贷
北宋
时期
农民
救济
灾害
理县
利息
库存
到任
描述:
①
北宋
时期,26岁的
王安石
初知鄞县。由于正值大灾之年,他一到任就清理县库存粮,救济灾民,并亲自下乡分发救济粮。②当时贫苦农民遇到灾害,迫于生计,只能向富家大户借高利贷,而高利贷的利息往往高达100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