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的现代跨文化制作:以《牡丹亭》在美国的舞台二度创
-
作者:杨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舞台呈现 舞台呈现 文本选择 文本选择 演员呈现 演员呈现 戏曲传播 戏曲传播
-
描述:是戏剧舞台的内蕴、生命和灵魂。第二章从戏剧的舞台呈现上来分析美国的演出环境中戏剧美学在排演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和体现,因为舞台呈现的表现传承和创新关系的重要窥视点。第三章从演员呈现角度来整合《牡丹亭
-
解读汤显祖的“至情观”
-
作者:易新香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观 至情观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观"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
-
牡丹亭中情
-
作者:郭旗 来源:词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三春 三春 铜镜 铜镜 姻缘 姻缘 语声 语声 西风 西风 锦屏 锦屏 功名 功名 东风 东风 神仙 神仙
-
描述:牡丹亭中情
-
生态翻译视角下《牡丹亭》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
作者:姜琳园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翻译理论 牡丹亭 三维转换
-
描述:依据汰弱留强的自然法则,从“三维转换”实践层面对译文的优劣做出评价,自2001创立起被广泛应用于文本翻译。本文试图将该理论运用于戏曲翻译中,通过对伯奇、张光前和汪榕培分别翻译的《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
试论理学对《牡丹亭》中爱情观的影响
-
作者:贾力萌 鞠小勇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礼教 爱情礼教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小说 小说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的标杆,它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形成这种特色,与之所处的时代背景、时代风气有重要联系。《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特别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产生重要影响
-
简论春香在《牡丹亭》中的性格特点及地位
-
作者:王利娜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香 春香 性格 性格 地位 地位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佳作,剧中婢女春香聪明机智、大胆泼辣,而且具有反封建精神,但在剧中仅作为杜丽娘的陪衬而存在。时代背景及作者在她身上寄予的思想内涵,是造成她在剧中地位的原因。
-
《牡丹亭》中杜宝形象分析
-
作者:魏会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以理节情 以理节情 典型意义 典型意义
-
描述:《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杜丽娘的对立面来研究,其实汤显祖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赋予了他更多的使命。本文拟从他的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两方面去分析作者在心学思想广泛传播的背景下塑造这一形象
-
从《牡丹亭》舞台传播看传统戏曲的传承
-
作者:尹丽丽 来源: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传播 戏曲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
描述:《牡丹亭》经历了百年的传播和演绎,经历了全本、散出选本和改编本三种演出形式,同时还经历了剧本结构、声腔、曲辞、表演的改编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在历史久远的舞台演绎过程中《牡丹亭》承载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经典
-
《牡丹亭》“下场集唐诗”艺术价值微探
-
作者:何敏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下场集唐诗 下场集唐诗 至情 至情 唐诗 唐诗 互文性 互文性
-
描述:《牡丹亭》全本共五十五出,有下场集唐诗共计54首。早在元代杂剧和南戏中都已经有了下场诗。虽然诗歌与剧情有所关联,但诗歌的更多文学功用并没有得到体现。本文拟以这54首下场集唐诗作为研究对象,突破以往
-
昆曲“叶派唱口”的历史传承及传谱唱腔特点研究:以《牡丹亭·
-
作者:祝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叶派唱口” 纳书楹曲谱 传承特征
-
描述:,并以简谱形式出版的《昆曲汤显祖“临川四梦”纳书楹曲谱版》,从编撰特点、出版与再版情况、所撰文论等方面进行介绍,进而总结出叶堂一派四份乐谱的特征。同时说明,叶堂《纳书楹曲谱》不计头眼、末眼的记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