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视角下汤显祖《牡丹亭》的英译情况初探
-
作者:方雪梅 李芳媛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赣剧 《牡丹亭》 英译 跨文化
-
描述:各种外文译本相继问世,研究这部名著的外国学者也日益增多.截至目前,《牡丹亭》有三个完整的英译本,分别是白之、张光前和汪榕培的英译本.本文旨在对这三个译本进行介绍及对比,试谈《牡丹亭》的英译在跨文化
-
陈奎和他的“春雨生态园”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要不是政府的资金支持,我的生态园哪能有今天的规模。真是多亏了政府对失地农民的优惠政策,解决了资金大难题,我才能把生态园建起来,实现了创业梦想,走上致富路。”烈山区宋疃镇宋疃村的失地农民陈奎边指着他的生态园边对笔者说。
今年47岁的陈奎,是烈山区宋疃镇宋疃村的失地农民,戴着一幅眼镜,看着文质彬彬
-
李浩和他的烘焙课堂
-
作者:王者蒿 来源:中国烹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 烘焙 俄罗斯 西伯利亚 家庭
-
描述:所谓“艺术都是相通的”,这句话在李浩身上得到了正宗诠释。 出生于河北保定的一个文化家庭,李浩从小耳濡目染,打下了深厚的绘画功底。为了实现成为一名真正画家的梦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背着画夹,穿越西伯利亚,奔往俄罗斯,列宾的俄罗斯,托尔斯泰的俄罗斯……
-
刘绍棠和他的乡土文学
-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鲁迅《孔乙己》、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与刘绍棠《京门脸子》都是不同时期乡土文学的代表作
1997年3月12日,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在京病逝。刘绍棠逝世多年,乡土文学犹垂香。同时代作家如废名、彭家煌、艾芜、沙汀、台静农、沈从文、萧红,所存作品中那浓厚的乡土和地域色彩依然吸引着当下读者。现代作家中也
-
案头与场上:以汤显祖传奇落场集唐诗见明清曲家戏剧观
-
作者:刘叙武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落场诗 集唐 案头 场上 汤显祖 王骥德 臧懋循 冯梦龙
-
描述:集唐诗.从晚明清初传奇创作实践来看,剧作家已经找到“案头场上,两擅其美”的办法.
-
汤显祖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曾在自己的不朽杰作《牡丹亭》卷首写下一段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寥寥数笔,堪称礼教时代里对爱情
-
用当今视角重新审视《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
作者:杨昌盛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陈最良 《闺塾》 封建礼教 封建教育 汤显祖 戏曲家 杜丽娘
-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杰作,第七出戏名为《闺塾》,又叫《春香闹学》。这出戏描写了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塾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围绕着教与学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天性
-
吴炳亮和他的“美德村”
-
作者:暂无 来源:滨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通讯员高士东马娟
无棣县棣丰街道每年都会进行“感动棣丰十大人物”、“十大孝星”等评选活动。在今年的道德模范评选中,吴炳亮高票当选本管区“感动棣丰十大人物”候选人。
关于吴炳亮的故事,还得从去年说起。
吴炳亮连救两名落水儿童
吴炳亮,今年49岁,是无棣县棣丰街道小吴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
人尽其才:周鸣烈和他的“平民教育”
-
作者:龙春雨 粟道中 孙玉婷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这是一所得名于明代状元杨升庵的学校——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秉承杨升庵的治学名言为校训:好学穷理,精思深索。这是一所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学校,坚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长处"的办学理念,让师生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
-
易文良和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
作者:冯冬军 来源:湖南农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杂交稻制种 轮式拖拉机 农机作业 油菜制种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病虫害防治 杂交水稻 农机具 插秧机
-
描述:农机固定资产总额达132万元。主要经营杂交水稻和油菜制种以及种子收购与销售,制种生产过程的耕整地、播插、病虫害防治、收获、烘干等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