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66)
报纸(388)
学位论文(40)
图书(26)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82)
地方文献 (55)
才乡教育 (35)
红色文化 (20)
地方风物 (15)
宗教集要 (13)
非遗保护 (8)
按年份分组
2014(297)
2013(129)
2012(136)
2010(114)
2009(118)
2008(107)
2006(76)
2005(61)
2004(55)
1992(33)
按来源分组
语文知识(6)
咬文嚼字(4)
第二课堂(高中版)(3)
深圳特区报(3)
各界(3)
百家讲坛(3)
中国校园文学(2)
中山日报(1)
新作文:高考作文智囊(1)
青年博览(1)
引领人生的航向:初中政治教学应是正确人生观的导向
作者:刘艳波  来源:文理导航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正确人生观  教学目的 
描述:初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担负着课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担负起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导航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教学更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育人教书”。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人生航向
武汉:崛起新三镇黄鹤当惊
作者:郑明桥  来源:经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十年来,随着促进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中部地区发展潜力不断释放。“九省通衢”的武汉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定位更加明晰,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正在发生令人振奋的变化。 除了蔡甸新城,2015年,武汉市将涌现多座新城,如生态古田新城、绿色商
知识印象:读李怀宇《知识:台湾文化十六家》
作者:吴丙年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识  台湾文化  中国文化  印象  白先勇  形象  群体  牡丹亭  开拓  价值 
描述:六家》(以下简称《知识》)。 对于“知识”这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官方或坊间的定义,宽泛一点来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应该算是知识吧,比如我自己,也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的人。但在作者李怀宇
几道、秦观词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几道  秦观  比较 
描述:全面的比较研究。全文共从三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文章从几道、秦观的身世经历及性格特征进行比较。他们生活在相同的时代并具有相似的性格特点,这一部分的论述是为下文二人词作的比较做铺垫。其次,文章从二人词
几道身上的“阿Q性”
作者:焦贻之  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几道  阿Q性  逃避  麻醉 
描述:实的严酷和打击,回忆往昔生活以减轻现实中的失败之感;其次是词中大量虚构爱情,他描写与歌妓舞女的一厢情愿或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恋情,以获得满足麻醉自己。
李纪恒:做“官”,不做“狗官”
作者:周培雷  来源:演讲与口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纪恒:做“官”,不做“狗官”
由一个“绿”字想到的
作者:袁开国  来源:学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人  王国维  人间词话  钱钟书  刘熙载  春风  用字  诗歌  宋代 
描述:"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因"绿"字用字新巧,"乃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故使此诗"境界全出"(王国维《人间词话》)。据洪迈《容斋随笔(卷八)》记载,吴中人士藏有此诗
尊孟贬孟:历经百年的争论
作者:暂无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圣人之道  争论  考试科目  地位  韩愈  李觏  唐代  历史上  宋代 
描述:历史上第一个抬高孟子地位的是唐代文豪韩愈。他认为:"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到了宋代,孟子地位逐渐上升。熙宁四年,《孟子》一书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元丰六年,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
《南华真经》注疏群体的“雅”“俗”音乐美学观浅探
作者:李雄燕  来源:大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美学观  庄子  成玄英  陈景元  美学主张  宋代  审美主张  注解  注疏  真经 
描述: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尽管《庄子》提到了"俗"文艺审美主张,但在音乐上,却是主张崇雅抑俗的。
苏东坡批评王安石
作者:陈晓秀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批评  文学家  宋代  毛病  大人  口水  著名  诗经 
描述:,斑鸠有七个孩子,连它们的父母算在一起不正好是九个鸟?” 王安石这才明白,苏东坡是在批评他所编写的《字说》——书里确实有不少望文生义的解释,不禁脸红了。 我们在学习语文时,千万不要犯望文生义的毛病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还是请教一下字典“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