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学者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
-
作者:张义德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纪纲
-
描述:石变法基本上是肯定的 ,虽有批评 ,也是一个改革思想家对另一个改革思想家的批评
-
明末文人心目中的汤显祖的人物形象
-
作者:田仲一成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明末 明末 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 世界观 世界观 记录 记录 人生 人生 明代末期 明代末期 邯郸 邯郸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肆)假托汤显祖的名义对文学作品加以批评的批语之中,他们把他看作是怎么样的人;3.明末文人之中,流行着把人生看作戏剧的想法,在这样的悲观性世界观之下,汤显祖的作品被置于什么地位。
-
论北宋学者对汉唐经学的重新审视
-
作者:杨世文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之道 北宋 文化研究 孔子 儒家文化 王安石 儒者 宋代 危楼 注疏
-
描述: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学就被作为统治思想。但是,儒学成为官学之后,也为其衰落埋下了种子。一方面儒学变成了神学,排斥非正统学说,失去了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阻断了吸收新思想、注入新活力的通路;另一方面儒学成为了经学,陷入了繁琐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泥潭。因此清儒方苞说:"由弘(案:指公孙
-
解析历代文人的“登高”情怀
-
作者:王艳坤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浩然 辛弃疾 中国诗歌 审美感受 杜甫 悲壮苍凉 悲慨 王安石 谢榛 黄鹤楼
-
描述:纵览中国诗歌的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文人为我们留下了浩瀚而优美的登临佳作。文人通过登高——望远——抒怀,将自己的审美感受表达出来,外化为诗文。谢榛《诗家直说》卷四说:"凡登高致
-
诗意消遣的文人自娱词
-
作者:韩国彩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晁补之 士大夫阶层 北宋 财政困难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黄庭坚 党争
-
描述:北宋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非但没有解决与高度封建集权相伴而生的政治腐败、军事无力和财政困难,士大夫阶层由于政见不同、议论相异而形成的党争却愈演愈烈。如果说王安石变法初期产生的新、旧党争还具
-
亦邃亦阔 有学有术:从第二届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看近年昆曲
-
作者:王宁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动向 新时期 研究思路 牡丹亭 苏州大学 学者 海内外 大学生
-
描述:广为学界瞩目的第二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4日至7月7日在苏州市图书馆举行。这是继2003年11月在昆山举办的首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昆曲学界的又一次盛
-
雅正可得其所乎?
-
作者:傅谨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正 《长生殿》 《牡丹亭》 生存状况 戏曲研究 《读书》 编辑部 昆曲 公众 学者
-
描述:雅正可得其所乎?
-
申陆象山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义
-
作者:颜昌峣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193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君子 陆象山 孔子 朱子 辨志 白鹿 第二次 科举取士 象山先生 学者
-
描述:得失则其志之所向、已与聖贤背驰摊而上之。则又惟官资之崇、录(?)之厚薄是
-
编辑《刘大年文选》的回忆与思考
-
作者:张海鹏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近代史研究 抗日战争 学者 治学经历 大师 中国历史学 委员 明知 所长
-
描述:的许多前辈学者前来祝贺,发表了祝贺感想,我在会上作了发言,进一步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刘大年同志的学术经历。这次会议,刘大年同志本人避席他去,表现了他的美德。我们明知道他不会出席,还是照旧开会,这是
-
学习方法七得——南宋教育家陆九渊的学习方法论
-
作者:宗河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学习方法论 教育家 简易 消极方面 南宋 自立 心即理 学者 功夫
-
描述:学习方法七得——南宋教育家陆九渊的学习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