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06)
期刊文章(1203)
学位论文(26)
图书(26)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36)
地方文献 (15)
才乡教育 (11)
红色文化 (6)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1(192)
2005(53)
2004(30)
2001(29)
2000(62)
1999(26)
1997(60)
1960(4)
1958(6)
1957(46)
按来源分组
文艺报(30)
博览群书(7)
北京文艺(5)
北京纪事(2)
章回小说(2)
党史博采(纪实版)(1)
世纪(1)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
中学生(1)
长江文艺(1)
文集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作家  乡土文学  名人录  地方特色  突出贡献  长篇小说  人大常委会  短篇小说 
描述: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十余年文学生涯
我认识的
作者:忽培元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青  长篇小说  孙犁  延安地区  乡土文学  北运河  延安文艺座谈会  前辈作家  中国作家 
描述:我认识的忽培元一个人去了,不需要人为地虚张声势。坏蛋去了,咀咒在人们嘴边;好人去了,怀念在人们心中。是好人。他突然离去,给人间留下了深深的缺憾。缺憾不是因为他去,人去是自然法则。缺憾在于
我与恩师
作者:倪勤  来源:档案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光阴似箭,转瞬间恩师去世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恩师的教诲时时在耳边回响,恩师的音容笑貌时时在眼前浮现。恩师虽已久辞人世,但他那深邃的文学思想,高尚的人格魅力,仍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教育着我,感动
天可怜见——林斤澜与“右派”擦肩而过
作者:程绍国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右派  汪曾棋  从维熙  汪曾祺  沈从文  反右  知识分子  毛泽东 
描述:趣,我的兴趣也
天可怜见——林斤澜和“右派”擦肩而过
作者:程绍国  来源:当代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右派    汪曾棋  从维熙  毛泽东  沈从文  反右  中国知识分子  共产党 
描述: "右派",书面统计55万人。这是二十世纪中叶中国独有的、残酷的称呼。"地富反坏右",那是人民的敌人。除去死灭者外,受害者,占中国知识分子11%的"右派",过着二十多年的灰色人生。一腔豪情,沦为另类
杨时批判新法新学研究
作者:康东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时  批判  王安石  新法  新学 
描述:、新学的具体措施。杨时采用多种手段与措施反对新法、新学,他撰写《三经义辨》对《三经新义》进行批判。又在一年间连续上《钦宗皇帝书》批判新法、新学。他鼓励弟子陈渊、王居正、罗从彦共同反对新法,在与朋友
洪昇文学思想初探
作者:孙京荣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思想  《长生殿》  戏曲创作  《牡丹亭》  文学创作  洪昇  艺术个性  汤显祖  表演理论  市民意识 
描述:的主张。不难看出,洪尽管以戏曲创作而闻名。但他的文学思想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试论王安石的文学思想
作者:吴云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学思想  文学与政治  道学家  西昆体  有补于世  韩愈  李觏  文以贯道  杨雄 
描述:理论上,他也卓有建树,与同时代的思想家李觏(江西南城人1009——1059年)等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其新学为思想
论王安石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及其嬗变
作者:吴云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学思想  经世致用  西昆体  有补于世  诗歌创作  韩愈  杜甫  “文”  李商隐 
描述:宋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他的壮年时期,欧阳修就曾以“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这样的诗句对他的文学才能和成就备加赞赏。就文学理论而言,王安石在当时也是独
王思任文学思想畋论
作者:金一平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思任  文学思想  公安派  穷而后工说  袁宏道  汤显祖  古代文论  文学观点  思想解放  文学家 
描述:王思任文学思想畋论金一平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号遂东、连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著名文学家。所作有《王季重十种》等。鲁迅曾征引他的会稽“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污纳垢之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