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96)
报纸(751)
图书(22)
学位论文(20)
会议论文(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93)
地方文献 (157)
非遗保护 (19)
才乡教育 (9)
地方风物 (8)
红色文化 (6)
宗教集要 (5)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556)
2013(90)
2012(118)
2009(76)
2006(44)
2002(21)
1995(27)
1986(19)
1985(16)
1979(6)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12)
新民晚报(8)
解放日报(6)
艺术评论(4)
上海文化艺术报(3)
学习与探索(2)
青年文学家(2)
高中生之友(1)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1)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
作文最终应是一门艺术——“文集”式作文法的探索与体会
作者:赵恒仁  来源:新课程(初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  作文法  艺术  文集  作文教学  作文写作  自主写作  自主拟题 
描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同时“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在具
无意著辉煌--读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
作者:初国卿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酒诗  唐代  杜甫  晏殊  酒令  艺术  产生  新词  表面 
描述:着乐舞,一边随口吟出字字珠玑的诗句,游玩筵赏中创造出了一个酒与诗的艺术世界。
楹联是最具生命力的一种艺术——读《楹联丛话》有感
作者:邸玉超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楹联  生命力  艺术  对联  纪晓岚  民俗文化  故事  特性  桃符  王安石 
描述:逊题桃符于寝门,嫌其词不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故王安石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在桃符上题对子,则是孟昶开先例。楹联传承至明清,最为兴盛,明太祖朱元璋曾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行出观,以彰其风气。《楹联丛话》共十二卷,又“续话”四卷,叙楹联故事,记庙祀、胜迹联墨,传联家格言佳话,洋洋十八万言。既有脚踏实地的记录,亦有耳耳相传的收集,且专家术语,偶加品评,一步到位。乃是时下联家十分推崇的楹联专著。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体,除了与其他文体有着共同之处外,还有着智力游戏和文字游戏的特性,文人墨客不可不读,门外之人茶余饭后一阅,亦颇为有趣。如果有雅兴,不妨研墨一试,可调身心,可增智慧,生活可陡生乐趣和色彩。《楹联丛话》的楹联故事颇为可读。如下几则:一日,一位联家采风乡间,饥渴难耐,见路...
作文最终应是一门艺术——对“文集”式作文的一点体会
作者:赵恒仁 朱琳  来源: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命题作文  文集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写作  艺术  自主写作  自由表达  自主拟题  教学实践  教学方式 
描述:本不可能达到这种要求,于是就萌生了“文集”式作文的思路。
作文最终应是一门艺术——“文集”式作文法的一点体会
作者:赵恒仁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命题作文  文法  文集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写作  艺术  自主写作  自主拟题  自由表达 
描述:有的作 文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达到 这种要求,于是就萌生了“文 集”式作文法的想法。
母校师生捐款8080元
作者:暂无 来源:彭城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母校师生捐款8080元
的诠释-乡土情结
作者:暂无 来源:慈溪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的诠释-乡土情结
的诠释-乡土情结
作者:暂无 来源:慈溪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的诠释-乡土情结
奎山与斗“跑驴” 记者 兆鹏 通讯员 玉森 报道
作者:徐兆鹏  来源:东营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广饶县陈官乡斗村村民奎山,今年67岁,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劳作之余,老人酷爱民间艺术。自1985年以来,每年春节他都要组织一场门类
奇妙的戏笔,艺术的卓识——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赏析
作者:谢桃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诗  王安石  艺术  清代学者  古人  七言  杜甫  文字游戏  古典诗歌 
描述:议论杂以嘲讽,放笔纵意,这是苏诗特点之一,它最能体现苏轼的文学天才与机敏智慧。自南宋以来,苏诗此点备受攻击,但后世诗人却始终望尘莫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是七言组诗,共5首,它历来不为选家们所留意。清代学者纪昀批评它说:"语杂嘲弄,颇有率句,不为杰作。"固然此组诗非苏诗杰作,却不愧为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