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278)
报纸(700)
学位论文(168)
图书(150)
会议论文(3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94)
地方文献 (17)
才乡教育 (9)
宗教集要 (6)
地方风物 (4)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385)
2011(504)
2010(504)
2009(448)
2003(238)
2002(228)
1996(225)
1979(36)
1944(3)
按来源分组
文史哲(24)
人文杂志(6)
中华书局(2)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教育家(1)
战幹(1)
中国医疗保险(1)
五溪山色——美
作者:刘之沛  来源:森林与人类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九华山  青阳县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  刘禹锡  唐代诗人  太平湖  安徽省  五溪山  长江 
描述:……自是造化一尤物,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
重新认识会意字
作者:石云孙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会意字  新认识  《说文》  形声字  汉字的表意性  《字说》  王安石  “手”  “会意”  象形字 
描述:重新认识会意字石云孙重新认识会意字,是汉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学术界有一个争议,即汉字究竟是形声字多还是会意字多。这涉及到对汉字的总体认识,值得研究。传究小学有所谓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是用字法。会意...
深 难 奇——调研工作的三种境界
作者:徐松竹  来源:秘书之友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调研工作  王安石  三种境界  指导意义  褒禅山  中国人口政策  中国人口问题  书法艺术  突出问题  株洲市 
描述:调研,对工作有何助益?因此,深入调研,提出新颖独特的科学创见,对解决改革开放中的许多新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锐意创新的《两宋文学史》
作者:戊辰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欧阳修散文  王安石  《两宋文学史》  唐宋八大家  时代特征  宋代散文  作家风格  《古文关键》  吕祖谦 
描述:锐意创新的《两宋文学史》
铜陵氤氲(外一首)
作者:刘岚山  来源:诗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桂花树  铜陵  李白  湖北咸宁  望楼  松山  斧头湖  高山峡谷  王安石  铜官山 
描述:~~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谈谈杜甫诗歌的叠字修辞
作者:吕家林  来源: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诗歌  叠字修辞  《古诗十九首》  《诗经》  《楚辞》  王安石  人的使命  《日知录》  灿烂夺目  郭绍虞 
描述:”(《增补杜工部诗序》)宋人蔡梦弼在《杜工部草堂诗笺跋》中写道:“自唐讫今余五百年,为诗学之宗师.”今人张元济在《宋本杜工部集跋》中写道:“少陵诗圣……,备藻丽之态,实积众流之长,为千古宗仰而不替.”历来研究杜甫的文章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每得每新,看来“诗圣”丰碑仍将挺立于中国人,乃至华夏子孙的心目中.因此,用现代科学对杜甫进行研究就是年青一辈人的使命.
浅谈苏轼的世界观
作者:王治业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思想  佛老思想  性格特质  王安石  佛道思想  “乌台诗案”  儒家思想  建功立业  世界观  处世哲学 
描述:浅谈苏轼的世界观王治业一据史料记载,苏轼初次进行科举考试,就上了二十五篇《进策》,这些文章代表了苏轼当时的政治主张,在《策略》中,他分析了当时形势的危急及原因,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的政治观点虽然是从维护宋王朝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但从这里不难看出,...
阿蒙读稗(五)
作者:阿蒙  来源:雨花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元佑党争  司马光  政局动荡  宋神宗  党人  中国历代  坚决反对  士大夫  新旧 
描述:间断。比较起来,这次党争还没有外戚和宦官
阿蒙读稗(四)
作者:阿蒙  来源:雨花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官场  文章  句法  离骚  名相  自制  阿蒙  平日  自然 
描述:场中人。
佛学与哲理、禅趣诗刍议
作者:何懿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趣诗  陶渊明  诗歌创作  谢灵运  王安石  禅宗  士大夫文人  日常生活  佛学  “理” 
描述:本文选取历史上一些著名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杜甫、王安石、苏轼等富有哲理、禅趣的诗作作为典型的案例加以剖析、以探求佛学东渐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交相融,不仅影响士大夫文人的心理建构.而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