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让历史与现实合理交融:以《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的教学实践
作者:张倩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与现实  王安石变法  历史教学  引导学生  历史课堂  情景体验  历史事件  历史思维能力  思考  探究能力 
描述:何拉近历史与现
“指尖传递,红色记忆”手机文学征文颁奖典礼举行娄底黄鹤诗歌
作者:暂无 来源:湖南工人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综合 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共同协办的 “指尖传递,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手机文学征文活动, 9月1日正式落幕。经过一个月的征集,评委会最终评选出12件获奖作品。北京吴泰昌的《我们欢迎你们》获得了散文组第一名,我省娄底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例说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作者:汪永亮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数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  策略  表现手法  陶渊明  题目  背景  王安石  咏物诗  步骤 
描述:诗题是我们进行诗歌鉴赏
城市:上帝全新的杰作:徐芳诗歌近作《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
作者:葛红兵  来源:星星(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文明的感伤乡愁以及这种乡愁的自我美化,乡土被描述成充盈、慷慨、生机、梦想、拯救之地;相比较而言,都市文化一直是他者,悲伤的乡愁使都市他者化,常常,它被建构和表述为匮乏、糜烂、退化,失禁的汇集地.
诗歌的芬芳:读徐芳的诗集《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
作者:张闳  来源:星星(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上海写诗",这句短语是一个矛盾修辞.长期以来,这座城市仿佛就是柏拉图笔下"理想国"的实现,总是致力于把跟诗相关的事物排斥在外.极度膨胀的城市,使一切都变得需要精打细算,以维持快速增长所必须的利润,物质挤满了城市空间,精神和情感如同城市绿地一样急剧萎缩.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论自然气象兴感与诗歌审美意境营造
作者:赵超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气象  自然气象  物感说  物感说  审美意境  审美意境 
描述:物感说"中的混沌一体,到唐宋时期"兴感说"中的条分缕析,可洞悉这种作用的历史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主动运用自然气象的意境营造功能,形成了不少凝结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审美意境,如"对床夜雨"、"寒夜听雨"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用爱心进行创造性教学:记全国模范美术教师李纪文
作者:李纪文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格  情趣  教书育人  师德爱心  揣摩与绘画 
描述: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爱心对每个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与培养,在思考与创作中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己决定画什么,怎么画。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与情绪,激励学生
“好诗千首课儿徒”:王森然和他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作者:赵志伟 吴炜曼  来源:福建教育:中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文教学  中学  王森然  语文教育    王安石  老师  研读 
描述:文.不足以知国文教育。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秋思》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作者:王乐芬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秋思  泊船  春风  张籍  古诗  教学目标  审美意境  意象美  基本方法 
描述: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泊船瓜洲》和《秋思》,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意象美,初步进行迁移和创作。3.感受浓浓的思乡情,体会诗歌的审美意境。【课前谈话】
涵泳咀嚼悟文情:例谈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宝颖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解读  语文教学  有效途径  涵泳  咀嚼  实践证明  王安石  语言文字  实词  指导阅读 
描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