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儒家“良知”学说的历史价值及现代意义
作者:苗润田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价值  是非之心  儒家学者  孟子  儒家伦理  陆九渊  道德观念  个人利益  道德行为  社会生活 
描述:什么是“良知”?人有“良知”吗?如果有,它又是怎样产生的?人的“良知”是否一样?“良知”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这是儒家“良知”理论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有些也是我们今天应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熙宁之争与儒家教化主旨变迁刍议
作者:张雪红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熙宁之争  司马光  王安石  理学  教化主旨 
描述:话语系谱中,确能曲折地反映出传统新儒家教化主旨的深刻变迁.
清初儒家基督徒刘凝思想简论
作者:肖清和  来源:史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凝  基督徒  思想  信仰 
描述:化及其主要原因。
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价值取向分析:论李觏与朱熹对儒家核心价值
作者:张春贵  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朱熹  朱熹  儒家核心价值体系  儒家核心价值体系 
描述:人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他们思想体系内在理路、学术传承的不同,也反映了儒家内部关于社会治理思想的不同取向。
超越经学--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
作者:崔大华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经学  “理”  《周礼》  《系辞》  理学家  本体性  欧阳修  儒家经典  河图洛书  程颐 
描述:超越经学──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崔大华(河南省杜会科学院)作为儒学的一个理论形态的理学,它的形成可能会有多种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或条件,但就儒学本身的理论发展逻辑来说,有两个支撑点是最
王莽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辨析
作者:王继训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古文经学  王莽  今文经学  《易》学  《周礼》  《周官》  《毛诗》  《礼》学  《春秋左氏传》  《汉书》 
描述:王莽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辨析
汉末世风与郑玄经学
作者:李健国  来源: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知识分子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易》  两汉经学  《三礼》  《周礼》  社会科学版  汉末 
描述:部分士族屈志求全,颂德献符
今古文经学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
作者:郝树声  来源:发展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古文经学之争  今文经学  意识形态  《公羊传》  《周礼》  独尊儒术  康有为  变法维新  唯心主义  龚自珍 
描述:今古文经学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郝树声从今古文经学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郝树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清末二千年间,儒家思想一直居于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汉代设五经博士,把上古
廖平经学六变的发展逻辑
作者:黄开国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逻辑  梁启超  周予同  今文经学  范文澜  思想家  古文经学  《周礼》  理论建构  尊孔 
描述: 廖平是近代中国的经学大师。梁启超、范文澜、钱穆、周予同等著名学者论及廖平的经学时,都以自相矛盾、玄妙怪诞予以评价。其实,每一个思想家的思想都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廖平也不例外。而把握住这一逻辑
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
作者:杨朝明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文经学  鲁学  汉代经学  古文经学  《鲁诗》  齐学  《春秋》  《谷梁传》  叔孙通  《周礼》 
描述: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杨朝明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之分,“齐学”、“鲁学”之别.笔者曾就“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的关系谈过个人的看法。(《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载“管予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