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823)
报纸(685)
学位论文(97)
图书(34)
会议论文(1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62)
地方文献 (151)
非遗保护 (13)
地方风物 (11)
才乡教育 (10)
宗教集要 (7)
文化溯源 (2)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407)
2013(127)
2011(203)
2010(203)
2008(125)
2007(118)
2006(90)
1994(33)
1991(27)
1986(33)
按来源分组
文艺报(12)
诗刊(10)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4)
物理(2)
三明学院学报(2)
大河报(2)
诗林(1)
旅游(1)
文艺报(周二版)(1)
浅论王安石的诗歌审美心理及其嬗变
作者:刘文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审美心理  意象  艺术思维 
描述:审美心理是属于文艺心理学的范畴,它与作家的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王安石作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诗人,其诗歌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凸现出其审美心理及其嬗变,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王安石对审美意象选择
虞集诗歌的情感流变
作者:李超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诗歌  情感  自我角色  变化  成因 
描述:角色的变化,有助于更好了解虞集在朝在野的复杂思想心态。
诗歌情感漫谈
作者:刘福智 张青波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感情  情感  红楼梦  传统诗词  十三辙  进入角色  牡丹亭  发散  曹雪芹 
描述:感的运载和发散,以提高诗歌抒情的质量。
显通寺诗歌
作者:用文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翠微峰  弘历  石刻  五台山  马头山  诗歌  竹林寺  季春  人间世  天花 
描述:显通寺诗歌用文大显通寺丘坦欲向凋陵后,追时初建时。空廊留古像,毁殿落新泥。幡断犹存字,苔封不辨碑。圣人不复作,遣迹重伤悲。宿显通寺陆深一榻空斋卧白云,青灯微雨夜初分。无缘十日惭凡骨,有梦三台绕圣君
广东《尖诗歌
作者:黄昏 江湖海 李小惠  来源:诗歌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母亲  作品  诗歌  疼痛  广东  阳光  宫殿  马头山  育成  豆油 
描述:广东《尖诗歌
宋祁诗歌研究
作者:赵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祁  诗歌  编年  西昆  李商隐  晏殊  杜甫  江西诗派 
描述:宋祁诗歌研究
李觏诗歌概观
作者:吴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诗歌  李杜  韩愈  徭役  北宋  马嵬驿  礼论  文以载道  仙方 
描述:钱塘
王安石的诗歌
作者:李刚  来源:写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木匠  后花园  模型  石榴红  政治家  文学家  风动  北宋 
描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某暑天和王吉甫在室外乘凉,信口念出一首谜诗:“户部丁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首诗谜异曲同工,谜底都是“扇子”。
诗歌与历史教学
作者:曹庆文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诗歌  王安石变法  社会生活  历史课堂  《诗经》  《三国演义》  《三国鼎立》  历史教学大纲  初中历史教材 
描述:诗歌与历史教学
浅谈诗歌的理趣
作者:周国光 陈树东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趣  诗歌  生活哲理  刘禹锡  再创造  读者  王安石  环境  杜甫  诗味 
描述:“理趣”一词源自佛典,正式被用于诗歌评论则在宋代,但富有理趣的诗则早已有之。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俱入理趣。”可见,所谓理趣,既要包含某种哲理,让人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