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463)
报纸(522)
图书(169)
学位论文(135)
会议论文(7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10)
地方文献 (501)
宗教集要 (42)
地方风物 (42)
非遗保护 (26)
才乡教育 (20)
红色文化 (18)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3(206)
2011(307)
2010(269)
2007(218)
1997(87)
1991(70)
1990(62)
1988(52)
1985(57)
1959(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4)
农业考古(14)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5)
新美术(4)
装饰(3)
语言研究集刊(2)
物理(2)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
孔子说诗的观念要求与价值取向探析
作者:刘春雪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无邪”  “诗言志”  周礼  孔子  价值取向 
描述:孔子生活在用诗的时代,他的"思无邪"是从春秋实用角度对《诗三百》道德教化价值所作出的评价,是对诗的价值判断。其"诗言志"之"志"是指用诗人着志,是理性的、功利的,但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来说
“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
作者:徐凤先 何驽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影千里差一寸  周髀算经  周礼  陶寺  王城岗 
描述:,也就是《周髀算经》和《周礼》所记载的两个夏至日影长度;通过对早期长度和距离的分析证明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当时的1000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明史上日影测量和大范围地理测量相继开始的特殊时期,由此
“克己复礼为仁”的因果必然性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张自慧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公  儒家  周礼  克己复礼 
描述:人们通过"克己复礼"可以达到"仁"的境界。"克己复礼为仁"的命题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它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类全球伦理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
作者:熊果 易柳清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周礼  仪礼  礼记  古今语 
描述:本文考察《三礼》郑玄注中的古今语。文章认为,古今语不同于古今字,古今语是表达同一事物而古今使用不同的名称,跟文字的使用无关。通过考察《三礼》郑玄注中的古今语,我们不仅可以弄清古今语与古今字的区别,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古时的语言面貌。
郑玄礼学二题
作者:刁小龙  来源:书目季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周礼  藏兵  用兵  五祀 
描述:郑玄礼学二题
《牡丹亭》燕园传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马子雷 今年4月7日,演员全部为在校学生的校园版《牡丹亭》在美丽的“燕园”——北京大学进行了首场公演。演出结束,白先勇先生第一个站起来鼓掌,并大声鼓励学生演员:“恭喜你们,精彩的表演不亚于职业剧团!”随后,他把剧中的“柳梦梅”“杜丽娘”“春香”等一个个拉到舞台中央,逐一介绍给大家。在这些年
《书画》三题
作者:陆昱华  来源:美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故宫本  明末清初  乾隆  周亮  十七年  文津阁  十三年  著录  明清之际 
描述:一、吴其贞及其《书画》的研究情况吴其贞,字公一,号寄谷,是明末清初徽州(今歙县)著名的古董商人。经营书画四十多年,凡所经眼,择元代以前作品随手著录,成《书画》六卷,又详细记述观画经历,因此对古代
周礼》中赦免制度研究
作者:赵文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赦免制度  类型  特点  可信性 
描述:其内容多涉先秦赦免制度。由于学者对《周礼》一书史料价值存有疑议。本文以《周礼》一书的文本分析、《周礼》与其他商周典籍的文本比较、传世与出土文献的多重互证等方法,试对《周礼》所赦免制度进行研究
魏了翁《周礼折衷》析论
作者:楊世文  来源:蜀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魏了翁  王安石  折衷  制度  鹤山  注疏  三公  周公  先王  师氏 
描述:、游谈无根"、"袭浮踵陋,架虚凿空"的氛围中,魏了翁深知其弊,倡导"温寻注疏",回归经典,可谓独树一帜。《周礼折衷》一书,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经学特色。
全省抗旱救灾专题工作会议在曲召开 全力夺取抗旱救灾
作者:暂无 来源:曲靖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毛克宽 张俊)昨日,全省抗旱救灾专题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省委书记秦光荣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措施,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全力夺取抗旱救灾工作的胜利。  今年以来,由于全省总体降水连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导致滇中、滇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