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对王安石孟尝君传》误读
作者:关山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唯道德理性  唯道德理性  创作手法  创作手法  创作心态  创作心态 
描述:尝君传》正是巧妙利用借题发挥的方式,抒发心中块垒的妙文。
王安石〈孟尝君传〉》赏析
作者:林中  来源: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传〉》  赏析  王安石  高中  阅读 
描述:王安石〈孟尝君传〉》赏析
王安石孟尝君传》质疑
作者:李国栋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尝君传》  史记散文  政治理念  逻辑推断 
描述:王安石孟尝君传》质疑
王安石变傻
作者:林丹  来源:大科技(百科探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变法  司马光  青苗法  契丹  政府  均输法  皇帝  农民 
描述:□雄心勃勃的变法公元1067年,北宋第六位皇帝——宋英宗——登上皇位。这个20多岁即位的年轻皇帝对自己刚刚继承来的王朝满怀忧虑。北宋多年来久为契丹骚扰,虽有百万之众的军队却难阻契丹的南下铁骑。国内
苏轼与王安石的万言书之比较
作者:徐娥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政治见解  艺术性  思想性  皇帝  文本  长篇 
描述:苏轼的《皇帝书》与王安石的《仁宗皇帝言事书》都是洋洋万言的长篇,都是二人发表自己政治见解的文本。这样两个人,这样两个相似的文本,很值得做一下比较研究。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阅读所得,从思想性
苏东坡与王安石的交情
作者:暂无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改革派  皇帝  苏轼  金陵  仕途  黄州  宦海沉浮  钟山 
描述:王安石开始搞改革的时候,苏轼兄弟丁忧服满,刚回京城。那时,兄弟俩踌躇满志,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苏东坡不识时务,对改革说三道四。王安石很不高兴,就让他到开封府审案子。京城的案子盘根错节,随时都会碰到
苏东坡与王安石的私交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苏轼  改革派  皇帝  京城  钟山  开封  时政  仕途 
描述:干净净———王安石的警告落空了。第二年上元节,皇帝想买灯,苏东坡劝谏皇帝别浪费这种"耳目不急之玩",皇帝从善如流。苏东坡喜不自胜,就
王安石一言“不慎”丢状元
作者:魏羲之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状元  晏殊  皇帝  卷子  考试制度  殿试  赵匡胤  科举  宋仁宗 
描述:这是一起"走后门"的典型案例。可见走后门之风,在中国历史多长。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江西临川才子王安石来到汴京参加由皇帝主持的考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殿试,那年王安石刚好21岁
古人论读书
作者:暂无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出书法  人论  古人  苏东坡  陆象山  涵泳  熟读  深思  自知 
描述:读书须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知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
对“带着问题读书”的再思考
作者:张心科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  新课程改革  学习需要  陆九渊  强调  教学  教师  语文 
描述:对“带着问题读书”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