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50)
报纸(2216)
学位论文(146)
图书(90)
会议论文(4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67)
历史名人 (1549)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7)
红色文化 (4)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618)
2013(385)
2012(621)
2011(518)
2008(509)
2005(165)
2003(91)
1999(76)
1994(43)
1981(30)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87)
戏剧文学(40)
安徽文学(下半月)(13)
群文天地(7)
戏剧杂志(6)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5)
江西戏剧(5)
半月选读(2)
群文天地(下半月)(2)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光照临川笔 春分庾岭——解读古南安“牡丹亭”的遗迹
作者:周建华 余画凤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遗迹  遗迹 
描述:汤显祖途经南安府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时,听到了一个非常动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后来就写出了千古名剧《牡丹亭》。《牡丹亭》奠定了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同时,汤显祖在大余的一段传奇经历
谈晏几道词中的意象
作者:曾坤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愿望  愿望  虚幻  虚幻 
描述: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他的《小山词》名流千古,其中多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小山词》中多次有写到这个摸不到看不清的东西成为小晏词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小晏用一个个表现盛衰、今世、悲欢
牡丹亭》的文本召唤结构
作者:李玲玲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召唤结构  结构  人物  语言 
描述:文学文本生来是为读者的阅读而作,这个特点决定文学文本的开放性和召唤性。戏剧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更需要强大的召唤力量与观众进行交流,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戏曲《牡丹亭》正因为曲折的结构、不朽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例
作者:刘庚玉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人物重塑  人物重塑  情节处理  情节处理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描述: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
明代《牡丹亭》評點中情節結構與人物塑造之探討
作者:陳慧珍  来源:戲曲學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湯顯祖  湯顯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評點  評點  情節  情節  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 
描述:種外,主要論述重心放在情節結構與人物塑造二方面,希望藉此呈現明代《牡丹亭》評點之理論貢獻。
明清二,异曲同工:从《牡丹亭》到《红楼梦》
作者:裴雪莱  来源:山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亭  杜丽娘  林黛玉  中国古代  封建专制  爱情  现实主义  明清  汤显祖 
描述:。她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写,两位贵族少女的婚恋之梦。"二"都产生于梦魇纠缠着的现实。
牡丹亭》的魅力
作者:朱栋霖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意象  牡丹亭意象 
描述:牡丹亭意象”所寓托的戏剧动作是杜丽娘因生情、因情而死而生 ,是汤显祖“情”的理念的戏曲与美学的呈现、杰出的美学的创造。
牡丹亭》的风波(史话点滴)
作者:曾献平  来源:剧本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的风波(史话点滴)
公共人物应是人类的精英、社会的脊梁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影响  人物  精英  人类  政府官员  党政领导  影视明星  企业家 
描述:什么是公共人物?公共人物不是一种职位.也不是一种等级。公共人物是能够影响社会、引领潮流、凝聚群众的一个群体。公共人物应是人类的精英、社会的脊梁。党政领导.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名流.知名专家
家乡春节的板凳龙
作者:    来源:闽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家乡春节的板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