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中陈最良用“诗”例解
-
作者:李春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诗经》 《诗经》 陈最良 陈最良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塾师陈最良以诗教为女教,又用《毛诗》医病。他随心所欲地解《诗》,既是他迂腐性格的反映,也是明代诗教情理之争的反映,同时寄托了汤显祖的人文诗教情怀。
-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二题
-
作者:李晓黎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 王安石 李壁 诗注 诗话
-
描述:艺的倾向尤其突出:他不但大量摘引宋诗话的内容,还常常通过比较的方法,对王安石诗歌的句法、对仗、用字等方面进行灵活、简洁的艺术评价,提升了诗注的艺术趣味,增加了诗注的弹性,给原本呆板、生硬、枯燥的诗歌
-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恩平写的两首诗
-
作者:史其登 来源:恩平公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恩平写的两首诗
-
唐宋昭君诗的文献学意义:以昭君和亲的反思为例
-
作者:张高评 来源:新国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君出塞 王昭君 唐宋文人 反思 北宋 昭君故事 琵琶 王安石 白居易 唐人
-
描述:原型,以此作为粉本,进行
-
同为“咏柳” 态度各异:两首“咏柳”诗对比赏析
-
作者:应允兰 来源:写作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柳 贺知章 柳树 赏析 曾巩 春风 咏物诗 碧玉 态度 剪刀
-
描述:【原诗再现】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句译文】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
-
同源异质各臻其极:王维、韩愈、王安石“桃花源”诗比较阅读
-
作者:郝达 文晓华 来源: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源 本事 诗风 歌行诗体
-
描述: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后,"桃花源"便成为诗歌表现热点。王维、韩愈、王安石的同题桃花源诗堪称代表。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桃源主题及表现方式皆出现重大改变,对此加以详细辨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
-
从汤显祖到钱谦益:一种“诗道”观念的复归
-
作者:赵炜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汤显祖到钱谦益:一种“诗道”观念的复归
-
诗人:如何与生活和解:徐芳及其《写给儿子的三十七首诗》
-
作者:葛红兵 来源:参花(文化视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农业文明 都市文化 和解 现代化叙事 城市 中国文化 文化怀乡 农耕文化 显性文化
-
描述:明的感伤乡愁以及这种乡愁的自我美化,乡土被描述成充盈、慷慨、生机、梦想、拯救之地;相比较而言,都市文化一直是他者,悲伤的乡愁使都市他者化,常常,它
-
一诗一世界 有“情”才经典:对《泊船瓜洲》一课的反思
-
作者:徐捷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 学生情感 诗歌 泊船 王安石 写作背景 古代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 教学重点 反思
-
描述:理所当然地成了我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我备课时将本课的教学目
-
王安石咏花诗题咏对象初探
-
作者:万莹 蒋朗朗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咏花诗
-
描述:王安石的咏花诗,大多数创作于晚期,体裁多为绝句,是诗歌艺术较为高超的一类作品。本文首先提出咏花诗的界定,从而梳理出王安石的咏花诗概况。王安石的咏花诗涉及十七种不同的花卉,本文根据开花季节的不同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