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曾稔墓志铭”与程南云、夏昶书法考
-
作者:董建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墓志铭 太常寺 四十年 千字文 翰林院 吉水 篆书 明代 书法家 文字
-
描述:□□□□□□□□□志铭\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前国史总裁泰和王直撰文\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东吴夏昶书丹\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兼经筵侍书广平程南云题盖\曾氏□□□□□□□曰宗者始徙居吉水之住岐,世以儒为业。公高祖少晖□\兴元路教□□□□以礼(坐)
-
形象·兴象·意象-古代诗论中几组形象范畴考辨之一
-
作者:陈一琴 来源: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象 意象 古代诗论 诗歌形象 胡应麟 考辨 文心雕龙 方东树 诗说 诗歌创作
-
描述:的内容和界限;“意境”只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决不能混同而论。本文仅就诗说史上一组最基本的范畴——“形”、兴象”、“意象”,作个初步的考察和辨析,企望能勾出它们产生、发展的轮廓,并找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
-
《周礼·大司乐》三大祭中的五音无商说考
-
作者:吴高歌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音 商音 商调
-
描述:本文通过对周代音乐考古发现的四音音列现象分析,认为《周礼·大司乐》记载的周代祭祀用乐中所谓五音无商是无"商音",而非无"商调",从而证明郑注、贾疏是正确的,而后儒的怀疑则是受传统的五音音列理论的影响所致。
-
《西游证道书》“原序”是虞集所撰吗:虞集《西游记序》真伪探考
-
作者:吴圣昔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邱处机 翰林学士 长春真人西游记 探考 四库全书总目 西游证道书 大学士 奎章阁 古本
-
描述: 清初,自称“奉道弟子”的汪象旭评点百回本《西游记》撰著了一部《西游证道书》。就在这部书的卷首,汪象旭披露了一篇尾署为“天历已巳翰林学士临川邵庵虞集撰”的《西游记》序言,题为“原序”。虞集的这篇《西游记序》,曾经在
-
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误收五首考述
-
作者:寿涌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诗集 误收 依据
-
描述:人信服的依据来.故本文试图重在突出事实根据,对一些误收之作力求搜寻出相关的人物事迹和版本年代来,然后再以这些史实为依据,用来证明其确系误收.
-
中国最早的度量衡标准器——《考工记》·栗氏量(续)
-
作者:邱隆 来源:中国计量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标准器 度量衡 中国 《周礼》 栗 西汉 春秋
-
描述:(接上期)方圆之争逾千年《考工记》从春秋末传至西汉,主体尚存,部分内容已散失。经过刘歆、刘向父子等人的整理考校,使当时能获得的失次断简被排比成文,从众多的版本中脱胎而出。刘歆首创
-
考王安石嘉祐三年冬入京为度支判官
-
作者:寿涌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嘉祐三年 嘉祐三年 初冬 初冬 入京都 入京都
-
描述:王安石入京为度支判官的具体时间,究竟是嘉祐三年初冬,还是嘉祐四年春夏,甚至是嘉祐四年秋季?对此学界颇有分歧。依据史实和王安石的诗文,联系嘉祐三年闰腊月的历法特点以及初冬时节的气候特点,还有王诗中一些动植物的物候特征,可以确定王安石定是在嘉祐三年初冬入京为度支判官的。
-
大师与历律——《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师 乐律 历律 文化
-
描述:乐官与史官同源,中国古代的律学是历律学而不是单纯的乐律学。后世文献所载"以律正历"、"以律协历"之传说,乃中华农耕文明发源期之农业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实践"的历史投影,具有原始巫术和"天学宗教"意义
-
乌江·李渡·夜郎天——李白留别宗璟时地考辨
-
作者:刘友竹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江 浔阳 夜郎天 李白 考辨 王琦 莫邪 巫山 黄牛 曾巩
-
描述:乌江。张须元《缘江图》载九江之名,四曰乌土江,六曰白乌江。《太平寰宇记》引《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乌江,是大禹所疏。’知此诗所谓乌江者,指浔阳江耳,非和州之乌江县也。”此说一出,后之注释者及研究者均翕然从之,似乎这一疑案已彻底澄清。
-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司乐 师保 《周礼》 文化
-
描述:《周礼》以乐官之长大司乐通掌国学之政是有历史根据的,行使《周礼》大司乐职能的是师保之官。师保之官与乐礼、乐教、乐官有不解之渊源。师保制度的形成、确立与以礼乐制度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宗法制国家的起源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