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801)
学位论文
(28)
报纸
(23)
会议论文
(19)
图书
(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93)
地方文献
(68)
宗教集要
(15)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
(43)
2003
(29)
1999
(27)
1997
(33)
1996
(35)
1990
(22)
1987
(19)
1986
(13)
1984
(9)
1957
(2)
按来源分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
戏文
(2)
江西教育
(2)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中学历史教学
(1)
文史天地
(1)
贵州政协报
(1)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
福建省宗教研究会 福建省佛教协会
(1)
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生卒年
父子
禅史
白云山
王昭君
历史教学
墓志铭
秦国
社会主义
周礼
史实
司马光
咏史诗
国文
《曾巩传》
士兵
古田会议决议
大革命时期
博士生导师
四库全书
军事经济
吹奏方法
女子
三家《诗》
四书
禅宗
麻姑山
雪峰山
戏曲创作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史实考】搜索到相关结果
881
条
《周禮•
考
工記》性狀詞語系統
作者:
王鴻濱
李亞明
来源:
語文學報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
工記
性狀
詞語系統
描述:
聯,由此形成詞語立體網絡,進而體現了事物聯繫的普遍性。
文徵明與金陵書家交遊
考
略
作者:
蔡清德
来源:
書畫藝術學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徵明
莊昶
顧璘
陳沂
王韋
徐霖
金琮
交遊
描述:
吳門書派領袖文徵明一生因求學、應試與金陵結下不解之緣,金陵是文徵明遊履所及最爲頻密之地,文氏來往吳門、金陵二地與金陵書家交遊酬唱,談榷藝文,金陵書家對其書風的形成演變以及聲名的傳播有著重要影響。
論《周禮•
考
工記》手工業原材料詞語系統的特徵
作者:
李亞明
来源:
漢學研究集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
工記
手工業
原材料
詞語系統
描述:
大特徵,提出〈
考
工記〉原材料詞語系統的層次性、關聯性、有序性三大特徵,提出<
考
工記>原材料詞語之間具有縱向、上下和橫向的結構關聯,由此形成詞語立體網絡,進而體現了事物聯繫的普遍性。
《周禮•
考
工記》“名-量”同詞形的語義基礎
作者:
李亞明
来源: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詞
量詞
語義
語法
考
工記
描述:
本文運用義素二分法探討《周禮•
考
工記》「名-量」同詞形的語義基礎,從中看到漢語名詞和量詞之間的詞義淵源,進而看到漢語語義和語法的有機關聯、協同發展。
郑玄《周礼注》从违马融《周官传》
考
-兼论汉人师法、家法之议
作者:
叶纯芳
来源: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郑玄《周礼注》从违马融《周官传》
考
-兼论汉人师法、家法之议
《百美新咏图传》
考
论——兼与刘精民、王英志先生商榷
作者:
赵厚均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颜希源
百美新咏图传
版本
选诗
描述:
志曾据以误辑袁枚诗.文中一一予以辨明.
“材美工巧”:《周礼·冬官·
考
工记》的设计思想
作者:
李砚祖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材美工巧
《周礼·冬官·
考
工记》
设计思想
描述:
《周礼·冬官·
考
工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儒家经典《周礼》的一部分,记录百工之事、百工之法及百工之制。智者创物,循天时、守地气,求材美、树工巧,一器而工聚与察车之道的设计思想贯穿于《
考
工记》全文的始终。
话本《拗相公》与文言小说《钟离叟妪传》关系
考
辨
作者:
乔光辉
来源:
书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言小说
话本
考
辨
《警世通言》
通俗小说
王安石
《钟》
简称
描述:
《京本通俗小说》中的话本《拗相公》(下简称《拗》篇),即《警世通言》的《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与赵弼《效颦集》卷中《钟离叟妪传》(下简称《钟》篇)为同一题材,写王安石前往江宁途中的遭遇,讽刺了新法,对王安石进行了人生攻击。[第一段]
《诚斋集》萧氏人物及杨万里有关佚作
考
略
作者:
萧东海
来源:
吉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诚斋集》
杨万里
文学研究
王安石
诗歌
描述:
氏人物以及杨万里与他们的关系于是真相大白。
四夷乐官与夷夏之辨——《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
考
述
作者:
张国安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夷”乐官
夷夏之辨
中国
文化
描述:
周代宫廷设立四夷乐官与夷夏观念有关。夷夏本非族称,其称谓源于古老的贡纳制度。夷夏之辨只是以斗极崇拜为根据的传统中国观念或天下观念的反映,它喻示了礼乐因袭的传统及中国文化多元熔铸的基本模式。
首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