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课堂思辨”的策略思考
-
作者:冒建平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文本 课堂教学 王安石 价值取向 关键词 教师 柳宗元 学习过程 策略思考
-
描述:,要让他们伸一下手,立一下脚就能够到。如王安石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
-
秦少游的天堂地狱
-
作者:晏建怀 来源:侨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黄庭坚 王安石 欧阳修 徐州 游览 扬州 苏门 高邮 偶像
-
描述:扬州,模仿苏东坡的诗风和笔迹,在大明寺寺壁上题了一首诗,并署名苏轼.这一招很灵验,游览时,"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后来,苏东坡在友人处读到秦少游的诗词惊叹道:"向书壁者,岂即此郎耶?"能在苏东坡这一真
-
看打油诗鼻祖写诗
-
作者:李颜垒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打油诗 语言风格 王安石 俗语言 白居易 诗歌 杜甫 开创 文豪 新世界
-
描述:大文豪王安石写诗的时候,常常苦于无处下笔,他说,"世间好语言,尽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尽被乐天道尽"。就是说,世界上好的语言都被杜甫说完了,而通俗的语言也被白居易写尽了,只要一提笔,便
-
其
-
作者:王长汉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指示代词 可译 第三人称代词 王安石 褒禅山 假借 簸箕 甲骨文 古今字 副词
-
描述:(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无法走到尽头。
-
上善若水,夫唯不争
-
作者:黄国荣 来源:月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王安石 道德经 司马光 苏轼 品格 最高境界 自然作用 文学家 太皇太后
-
描述:愿放弃高贵显赫的位置而屈居众人不愿待的卑下之处,所以它的品格与道十分接近。
-
人言可敬
-
作者:郭广福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言 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 王安石 司马光 悲悯情怀 唐太宗 汉武帝 北宋 谬误
-
描述:古人常言"人言可畏",诚然,谣言与诽谤着实可畏,不单可畏,而且可恨,有一种人言却是可敬的,它让我一心遮掩的谬误与瑕疵曝晒于阳光之下,让那些见不得人的龃龉无所遁形,它比三人成虎的谣言更可畏,但正是这可敬可畏的人言让我们在光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
《通鉴》新论―战国秦汉篇
-
作者:郑熙亭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六国 秦始皇 资治通鉴 诸侯 刘邦 韩非子 毛泽东 三晋 王安石
-
描述: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
-
濯污扬清话泃河
-
作者:刘佳馨 来源:环境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污染 王安石 中国社会 水体环境 平谷县 河北省 水资源保护 北宋 性善 变法
-
描述:听爸爸讲,那里有一条曾经非常清澈的溪流,叫做泃河。它发源于河北省,有着悠久的水运历史。早在战国,泃河
-
宰相家宴清汤寡水
-
作者:宋慧敏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宰相 家宴 王安石 精神世界 物质生活 文学家 读书人 简朴
-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宰相,力排众议大胆革新,"富国以报君恩,民贫或愧黎庶",改革让王安石毁誉参半.王安石是著名的文学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道出的乡愁直指人心.但王安石骨子里是一个纯粹
-
班级管理之我见
-
作者:徐海波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工作 学生 王安石 教育教学工作 乐府诗 后进生 艺术 创作过程 班集体
-
描述:,我们追求的是人塑造的完美。也许班主任的一句极平常的鼓励,往往会成为一个学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