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造语文课堂的“静”界
-
作者:安建忠 来源:新课程(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 独特见解 语文教学 营造 学习环境 陆九渊 语言文字 读书 新课标
-
描述: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语文课堂追求一种"静场""静读""静思""静写",让动静相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产生独特见解,闪现灵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
历史课程改革中开放型作业初探
-
作者:杜红侠 来源:长三角(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课改 作业形式 手抄报 表现形式 学生 王安石变法 学习能力 陕西省 题海战术 作业模式
-
描述:随着新课改在陕西省展开,教学内容和方式都进入全面改革时期。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很必要。过去采用的作业模式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都
-
打造高中历史的智慧课堂
-
作者:郑辉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 智慧 学生 课程整合 实施策略 课改 王安石变法 人文精神
-
描述:的永恒内涵和价值。同样,教育者也需要明晰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程好比知识,课堂是体验过程,二者有机结合,使课程理念与教学理念加以物化,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
刘绍棠抗日小说《狼烟》试解
-
作者:辛中正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菖蒲 小说 试解 国民党 日军 颐和园 学校 抗战时期 学生
-
描述:《狼烟》是刘绍棠的一本以学校、学生参加抗战为题材的小说。小说以他所熟悉的廊坊萍水县城里各种各样的人面对日军到来之前的心态形成的阵营为正反角色,就像刘绍棠所熟知的颐和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样,给读者
-
王英:蚂蚁抱团逃生的启示
-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教育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内容选择 蚂蚁 团队成员 小学语文 学生 课文内容 公开课 司马懿 包围圈 南美洲
-
描述:,我要讲的是自己在下各第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这一团队活动的故事。开始选择,我们着眼于模仿还记得那是一次关于小说教学内容选择的公开课,在接到
-
吴宣恭:学术是人生的一部分
-
作者:王浩宇 邬秀君 徐靖芮 来源:中国研究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授 厦门大学 学术追求 政治经济学 人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治学 工商管理硕士 学生 概念
-
描述:接触到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籍,也逐渐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毕业之后吴教授转入政治经济学系,从此开始了与经济学相伴一生的研究生涯。在治学中,吴教授将批判创新和坚持真理
-
凭吊或怀古(组诗)
-
作者:育邦 来源:牡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津渡 六经皆我注脚 象山先生 大雪 南昌 悠闲自在 八大山人 陆九渊 著书立说
-
描述:凭吊或怀古(组诗)
-
伤仲永? 羡仲永!
-
作者:大丫山 来源:小作家选刊(作文考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学生 神童 北宋 父亲 文章 故事 学习方法 天资 初一
-
描述:北宋诗人、散文家王安石有一篇文章叫《伤仲永》,大意是说天资聪颖的神童仲永因为没有学习,结果长大后沦为一个庸人。在一次课上,我把仲永的故事讲给初一的学生听,之后让他们彼此交流和讨论,并各自
-
尽志无悔:我的专业成长历程
-
作者:毛立业 来源:小学教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普通话 学生 课堂教学 比赛 课程标准 王安石 语文课 专业 老师 赛场
-
描述:说家。有次偶尔听到
-
伴着书香去“看云”:读薛瑞萍《五(2)班的语文故事》
-
作者:王婷 来源:教育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文课堂 学生 故事 刘绍棠 老师 网络阅读 真实美 王小波 泰戈尔
-
描述:第一次听到"看云"的名字离今天有五六个年头了,其间偶尔通过网络阅读过她或关于她的一些文字,很是敬佩她的才华和底蕴。要说真正了解她,还是在去年寒假,读了她所著的《五(2)班的语文故事》之后。真的一言难尽自己读完这本书的心境——高山仰止的敬慕,拨云见日的欣喜,邻家姐妹般的亲切,异己观点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