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人最早创建中国的医学会:“一体堂宅仁医会”(二)
-
作者:张大有 王尚柏 来源:安徽医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春甫 医学入门 医学学会 安徽 世界医学史 明代中后期 经验积累 宗旨 人痘接种术 条款
-
描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学会——一体堂宅仁医会,由今安徽祁门徐春甫于明嘉靖间(公元1522-1566年)在顺天(今北京)发起创办的,该学会创建的时间、地点,它的成员、宗旨、条款、规章等见于徐春甫所著
-
蹈汤慷慨平生志澡雪忧勤晚岁心:《穆堂初稿》的思想内容
-
作者:袁益梅 来源:传承(学术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穆堂初稿》 思想内容
-
描述:李绂是清代一位重臣、学者与诗人.<穆堂初稿>诗集是研究李绂一生思想、学识、人生经历的重要著述,也是研究清朝康、雍、乾三代朝政、时况、民情的重要佐证史料.通过从拟古抒情、叙事遣怀、酬唱送别、咏史怀古
-
蹈汤慷慨平生志 澡雪忧勤晚岁心:《穆堂初稿》的思想内容
-
作者:袁益梅 来源:传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穆堂初稿》 思想内容
-
描述:李绂是清代一位重臣、学者与诗人。《穆堂初稿》诗集是研究李绂一生思想、学识、人生经历的重要著述,也是研究清朝康、雍、乾三代朝政、时况、民情的重要佐证史料。通过从拟古抒情、叙事遣怀、酬唱送别、咏史怀古
-
从周亮工《赖古堂集》自改原作现象探析其仕清心态
-
作者:黄治国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周亮工《赖古堂集》中存在着不少自改原作现象,分析这些现象,进而统观其诗歌创作,可以看出,周亮工入清后虽不无依恋故国之情,但又积极地向新朝靠拢,呈现出渴望融入且极为谨慎的心态。在由明入清的贰臣群体中
-
淳安县蚕桑生产布局的调整与变迁
-
作者:徐新权 方树友 方志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淳安县 蚕桑生产 生产布局 新安 太平寰宇记 浙江省 栽桑 永泰元年 睦州 历史 丝绸史 南北朝 养蚕 严州 隋书 山区 山谷 山地 纺织 产区
-
描述:,唐开元元年至29年(713~741年),睦州(新安郡)含青溪(淳安)、遂安等6县,贡交梭绫、赋丝、文绫,以供宫庭之用。《严州图经》(1186年)记载:“太平寰宇记云,随之睦州,......观之州境,山谷居多,地狭且瘠,仰给他州,惟蚕桑是务”。可见当时淳安蚕桑生产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
-
和谐新长垣——长垣县情简介
-
作者:暂无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和谐 河南省 医用卫生材料 绿色食品生产 城镇化建设 中国 仰韶文化 西周王朝 首举义旗 起重机械 龙山文化 粮食生产 历史 经济发展 国土面积 耕地面积 地县 重点县 行政村 王安石
-
描述:称蒲城,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王朝。岁月悠长,演绎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关龙逢批鳞直诔,蘧伯玉贤德闻名,孔子杏坛施教,子路"三善"治蒲,王仙芝首举义旗,王安石过境赋诗。明代更有"满朝文武半
-
山西省临县正觉寺的历史演变及创建年代之我见
-
作者:白礼昌 来源:山区经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建年代 创建年代 历史演变 历史演变 临县 临县 山西 山西
-
描述:应“临县保护正觉寺十二连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黎明、高卫平同志的邀请,我于2008年7月25日到达临县曲峪镇小甲头正觉寺,对其历史演变和创建年代进行了考察鉴定。
-
论北泉板凳龙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体现
-
作者:赵倩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蹈艺术 中华传统文化 北泉板凳龙 发展轨迹 舞蹈特色 现状与传承
-
描述:本文运用田野考察、舞蹈生态学以及人类文化学等方法,对北泉板凳龙舞进行了系统的历史梳理和调查研究,尤其是采访请教历代继承人,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充实重庆本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促进北泉板凳龙舞更好地传承
-
历史深处能诗意美:朱仙镇的古街名
-
作者:刘永涛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名镇 朱仙镇 诗意美 《太平寰宇记》 街名 文化中心 《宋史》 公元前
-
描述:”,每纲有船30只,合计6000只,分别在汴河、蔡河、五丈河承担漕运任务,其中蔡河年漕运量就在60万石以上。
-
昆曲经典的历史思维与现代投射:论上昆版和青春版《牡丹亭》的
-
作者:张辰鸿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历史思维 改编 投射 中国古典艺术 文化意义 文化承载
-
描述:昆曲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典范,在现代的每一次搬演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然而过重的文化承载,极易令昆曲迷失,淡化其场上的属性与功能,尽管各种演出尝试对昆曲在当代的生存传播都是有益的,然而只有从舞台性出发的经典褊寅才能实现昆曲表演的良性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