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朱陆晚年之异初探
作者:梅彦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陆九渊  学术思想  宋明理学  晚年定论  晚年思想  辩证发展  思想发展  认识论思想  逻辑进程 
描述:年思想已向陆学转化和认同;黄宗羲也认为,朱陆“原无有背于圣人,矧夫晚年又同道合乎!”(《象山学案》)但考诸史实,就学术思想而言,朱陆的分歧和对立在其晚年实为更趋向于极端,绝无缓和与弥合之迹象。这在太极之辩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说朱陆之同是指他们为维护封建统治及其伦理纲常而共同奋斗,那么他们早在青年、中年时就已志同道合了。可见王阳明,黄宗羲的论断显然刖有用心。朱陆晚年的分歧相对立实乃宋明之际理学辩证发展的重要理论前提。因此廓清历史陈说,论证和确定朱陆晚年之异,必然有助于宋明理学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就认识论的角度,以鹅湖之会到朱陆逝世这一历史阶段中朱陆认识论思想从对立——
阳明心学三题小议
作者:山本康雄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致良知”  心即理  “知行合一”说  陆九渊  “知”  道德修养  本体论  心与理 
描述:阳明心学三题小议[日]山本康雄阳明心学的研究,除中国和日本的学者均有精深的探讨外,国际上也甚重视,这方面的学术成果丰硕。我作为东瀛来华求学之一个学子,对王阳明的学说颇多兴趣,仅得一管之见,分为三小题进行评议,惟望方家前辈赐教。(一)“心即理”和“致良...
杨简的泛心观及其特点
作者:陈寒玉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简  理论贡献  宇宙  唯心主义  陆九渊  一元论  精神存在  理论特点  三才  自然性 
描述: 南宋浙江地区有“甬上四先生”承继陆九渊的“心”学并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又以杨简最负盛名。他的理论贡献在于形成了唯心主义一元论模式,即独特的泛心观。杨简(公元1141~1225年或1126年),字敬仲
阳明前的浙江心学
作者:滕复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思潮  象山心学  陆九渊  思想基础  阳明心学  全祖望  三个阶段  发明本心  学术思想  近代以来 
描述:且作为心学之先导,对象山心学的创立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象山时代亦有浙江学者与象山为心学同调,相互切磋和发明,对心学之创立颇有贡献;以后象山心学又以浙江为其重要的传播地区之一。因此,心学于浙江在明代之前便已有相当发展,并且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从而为明代阳明心学的产生和创立准备了深厚的地方文化环境和思想基础。然而,这一问题却为近代以来的学术研究所忽略。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明代以前(主要是宋代)浙江心学的发展过程做一概述。
宋代理学家的变法思想
作者:李明德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宋代理学家  朱熹  发展变化  封建统治  朱子语类  思想主张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 
描述:,以摆脱危机,挽救统治。受宋代社会现实的影响,宋代的理学家,如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人,都提出了有关变法改革的思想主张。宋代理学可分为“理学”和“心学”两大流派,尽管二程和朱熹
宋代岭南主要理学人物缕述
作者:张其凡  来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子语类》  朱熹  陆九渊  《广东通志》  《论语》  《宋元学案》  岭南  《孟子》  宋代理学  周敦颐 
描述:宋代岭南主要理学人物缕述张其凡宋代理学,萌生于北宋仁宗时期。宋室南渡后,广泛传播,遂蔚成大国,至理宗时期,终于占据统治地位。宋末学者周密著《齐东野语》卷11《道学》曰:”伊洛之学行于世,至乾道、淳熙间盛矣,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祖源,论著讲解卓然自为...
唯心主义的内部纷争有利于唯物主义:朱、陆“鹅湖之争”及其历
作者:高建立 段其旺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心主义者  唯物主义  朱熹  陆九渊  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  尊德性  道问学  发明本心  中国哲学 
描述:中国传统哲学史上,朱陆争异一直被视为“一大公案”。列宁曾说,“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评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的确,朱陆争异,对以后哲学思维的发展和明清哲学家对“理学”、“心学”的批判、吸收、改造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中国哲学认识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朱陆鹅湖寺争异谈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王阳明“感应之几”剖析
作者:刘宗贤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感应  主观唯心主义  本体论  传习  心外无物  认识论  重要命题  花树  陆九渊 
描述:?"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中叶学者的儒释之辨:以王守仁、罗钦顺为例
作者:陈志明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守仁  罗钦顺  儒释  明中叶  理学家  儒家  陆九渊  佛教  宋代理学  王阳明 
描述:策,地方官学、书院的教材,也离不开朱学的典籍。宋代理学兴起之际,面对着以释、老二教作为对手的环境,理学家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方面从理论架构上吸取佛教和道教的精华;另一方面,在建构了理学自身的体系后,又对佛
论宋明理学的逻辑发展
作者:康中乾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  “心”  宋明理学  主体自我  宇宙本体  认识主体  陆九渊  本体论  王阳明  “理”本论 
描述:论宋明理学的逻辑发展康中乾《人文杂志》编辑部先秦儒学发掘出了人的道德伦理的本质,但并未建立起本体论意义上的道德形而上学。长期以来,儒家思想虽被各个时代的统治者所提倡而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儒学的理论基础却为儒学外的思想作着补足。汉代就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