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昭君自有千秋在-从董必武同志的吟昭君诗谈到王昭君的艺术形象
作者:刘先照 韦世明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艺术形象  和亲  董必武  汉元帝  毛延寿  呼韩邪  正确评价  王安石  白居易 
描述:在内蒙呼和浩特市郊的昭君墓前,矗立着一块闪耀着金字的石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诗句: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曾公遗录》考略
作者:程郁  来源:文献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布  永乐大典  史料价值  考略  司马光  王安石  枢密院  缪荃孙  翰林学士  学术界 
描述:,而进翰林学士兼三司使,与吕惠卿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绍圣元年六月,曾布任同知枢密院
高考作文病例透视
作者:郭吉成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考作文  幼苗  文题  实践精神  王安石  心灵的选择  “诚信”  《石钟山记》  疑难病  十年文革 
描述:[文题]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病例]树的生机某考生人们总是赞美青翠的幼苗、勃发的新芽、茁壮的小树,其实年迈的老树同样有蓬勃的生机。我家小屋门前就有一株不死不活的老树。不见其长,不见其亡,年复一年,枯枝新叶,
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
作者:季平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苗法  司马光  王安石  常平仓法  宋王朝  民众  反对  官吏  全盘否定  生产生活 
描述:.青苗法从熙宁二年九月开始施行,到哲宗元祐元年二月,历时十六年又五月.是北宋熙、丰变法异议较多、争议较早、影响较大的新法之一.司马光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采取了反对的态度,发表了全盘否定青苗法的系统
欧阳修的经济思想
作者:谈敏  来源:财经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封建国家  越职言事  至和元年  欧阳文忠公集  铁钱  封建统治者  大地主  王安石  地主阶级 
描述: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江西吉水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六年后以馆阁校勘越职言事触犯权贵,坐贬夷陵县令。庆历年问(1041—1048年)供职谏官,支持范仲淹等人主持“新政”(1043年),旋因失败再被贬除滁州。至和元年(1054年)应诏留京修唐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名词来源
作者:沈志求  来源:教学与研究(北京)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名词  王安石  经济问题  亚里士多德  希腊文  政治学  研究对象  经世济民  清朝末年 
描述:编》一书,包括的內容很广,举凡一切政治、法律、经济等社会问题都包括在內。我们现在所常用的“经济学”这个名词,是在清朝末年通过日文转译来的。“经济”、“经济学”这个词,英文为Economy、法文为Economie、德文为Oekonomie,拼法都十分接近。因为它们都来源于拉丁文的Oeconomia,而拉丁文中的这个词则又出自希腊文Oikonomos。希腊文的这个词,是由oikos(家庭、家务)和nomos(规律、规则)这兩个字组成的。过去人们常常认为,“经济学”这个名词
一幅颂扬民族和睦的壮丽画卷-读曹禺新作历史剧《王昭君》
作者:龚义江  来源:剧本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和睦  呼韩邪  单于  汉元帝  王昭君  匈奴人  历史剧  王安石  曹禺  汉书 
描述:叹她的离国出塞。这样写的原因,主要是作者把“和亲”看作是民族的屈辱所造成的。马致远的《汉宫秋》,虽然脱出前人窠臼,描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爱情,
三苏散文之美学观照
作者:万陆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散文  三苏  美学观  唐宋  欧阳修  散文创作  审美范畴  王安石  董仲舒  现实生活 
描述: 本文想从我国古代散文之特点出发,透过美学之观照,窥探三苏散文之同与异,试图回答三苏散文在唐宋八家中占有三席是否公允,以及三苏究竟是一家还是三家?借此就教于大家与同好。
试谈苏轼的思想
作者:解锡三 何凤奇  来源: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新政  北宋王朝  庄周  前期思想  王安石  司马光  神宗  统治集团  政治态度 
描述:成就,是我们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肃清“四人邦”流毒的一项课题。下面谈谈我们浅薄的看法,供同志们讨论,希同志们提出批评。
毛诗序略说
作者:张西堂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说者  经典释文  文王  王安石  东海  子曰  孟子  黄以周  子夏 
描述:之古序、续序者,有谓之前序、后序者,有谓之首序、下序者,复有以小序为大序,大序为小序者,综其名称,约有六说,共为八名。一、经典释文关睢序下云:旧说云:起此“关睢,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国焉”,名关睢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讫末,名为大序。沉重云: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不尽,毛更足成之。或云?小序是东海卫敬仲所作。今谓此序止是关睢之序,总论诗之网领,无大小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