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276)
报纸(629)
学位论文(173)
图书(150)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47)
地方文献 (8)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1(492)
2010(493)
2006(320)
2004(220)
2002(228)
1996(220)
1979(38)
1956(7)
1954(2)
1934(14)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72)
历史教学(17)
史学集刊(8)
辽海出版社(4)
中华书局(2)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2)
今日中国出版社(2)
清华周刊(2)
山西古籍出版社(1)
中国医疗保险(1)
苏轼的“士气论”
作者:黄鸣奋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气  士大夫  苏轼  北宋  王安石  出师表  方孝孺  社会危机  封建时代  高力士 
描述:向、以气驭才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贯彻了这种精神,敢于“言必中当世之过”,而深为后人所景仰。本文所探讨的正是苏轼的“士气”论。
站在反战前列的主和派司马光
作者:吴光耀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民族压迫  党项族  主和派  我国古代  北宋  西北少数民族  宋夏战争  王安石  主战派 
描述:北宋并存。宋太宗蔑视党项人为“禽兽”,长期以来对以党项族为主的西夏顽固地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党项等西北少数民族,备受宋朝边帅廷臣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以致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宋夏战争时有发
中国文学史稿(十)
作者:陆侃如 冯沅君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5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僚地主  统治阶级  劳动人民  中国文学史  北宋  王安石  散文  作品  创作者  柳宗元 
描述:是劳动人民。虽然在过去社会里统治阶级惯於掠夺人民的贡献,但人民的成就还是不能完全抹煞掉。从一些词调的名称上,我们寻找出最早创作者的身分。如浪淘沙
宋诗简论-“中国文学史稿”补
作者:陆侃如 冯沅君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5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王安石  江西修水  北宋  士大夫  政治家  宋诗  简论  中晚唐诗  白居易 
描述:七言诗体而获得成功的作者,值得我们注意。在杜甫、白居易以后写诗的,不能不受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启发。宋代的现实生活也引导诗人们注意农民的疾苦,注意政治的败坏,注意外族的侵略。在宋人的集子中,不管作者是不是著称的诗
唐宋诗风转变的综合思考
作者:林继中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社会  魏晋南北朝  北宋  士大夫  唐宋  综合考察  唐人  官僚体制  绝对君权  王安石 
描述:他们充满理想乃至幻想,一心要"致君尧舜上".此期文人性格是开放的,漫游、干谒、出塞、任侠,是生活的
“胸怀坦傥气焰大,天马断辔鲸横涛”:论王令诗的艺术风格
作者:袁新文 赵辉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风格  李白诗歌  王安石  诗歌创作  北宋  意象构成  兼济天下  风格特点  北京联合大学  相似之处 
描述:“识度高远”,而且以其雄奇的艺术风格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
古代廉吏拒贿术
作者:李俊主  来源:龙门阵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廉吏  北宋  古代  王安石  政治家  清廉  明代  苏轼  宝贝  行贿 
描述: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深入反腐倡廉的今天,重温一些古代廉吏的拒贿法术,对于我们弘扬为官清廉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当不失为一剂良药。
趣味阅读三则
作者:林克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宝塔诗  毛泽东  北宋  七言诗  聪明  宰相  阅读  趣味  分辨 
描述: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儿子王雩(元泽)自幼聪明过人。几岁时,有个客人将一只獐和一只鹿装在一个笼子里来问王雩: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王雩从未见过獐和鹿,分辨不清,但他却没有被这个
宋代的军将和军大将
作者:陈峰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押运  王安石  鹤林玉露  身分  北宋  名称  地位  节度使  宋太宗 
描述:军将、军大将的名称,在宋代文献中并不罕见,仅从字面上看,颇有军中将领、乃至大将之意,初次接触这些字眼的人容易产生这样望文生义的错觉,那么,军将及军大将究竟为何职、其身分和地位又是如何的呢?
一代愤青宋神宗
作者:风临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王安石  改革  皇帝  北宋  朝廷  熙宁变法  包拯  少年  宋仁宗 
描述:走开的神宗,曹后长叹一声。她想起了自己的丈夫、过世的仁宗。13岁当皇帝时,仁宗已喜怒哀乐不形于色、驾驭臣子于不动声色。而眼前这个20岁的天子却把什么都写在一张脸上。她不知道这样热血冲动的皇帝主导的改革,会把朝廷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