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宣城的传播及其影响
-
作者:夏建圩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宣城 罗汝芳 特点
-
描述:明中后期,心学在宣城广泛传播,开始主要在城内士绅阶层中,后从社会上层转向地方宗族,与宗族活动结合在一起,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地域特色,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对理解宣城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论曾巩散文创作理论对桐城派的影响
-
作者:闫博文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散文 方苞 桐城派
-
描述: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巩作为在宋代文坛上具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思想也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为例,探究曾巩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其文学主张产生的影响。
-
论宋代理学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影响
-
作者:苏宝荣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语言文字学 乾嘉学派 “右文说” 乾嘉学术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学术思想 《说文》 王安石 《诗经》
-
描述:字学不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一)直接影响:理学的思辨精神启发宋人对语言文字研究作理性的思考:其一是在语言文字的说解中力求创发新义;其二是注重对语言规律的探讨。(二)历史的影响:为后世
-
王安石与宋神宗的关系对变法的影响
-
作者:周默 王彩霞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
描述:宋神宗与王安石模棱两可若亲若疏的关系,是影响变法的重要原因从崇拜到一一味相信再到左右怀疑相互牵制,然而君始终是君,臣始终是臣。
-
科技创新打造人工影响天气的“礼炮” ——记全国人工影响
-
作者:潘继鹏范宏云 来源:中国气象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科技创新打造人工影响天气的“礼炮” ——记全国人工影响
-
浅谈抚州采茶戏的文场音乐、武场音乐及锣鼓经
-
作者:周红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浅谈抚州采茶戏的文场音乐、武场音乐及锣鼓经
-
形神兼备 演活人物:浅谈我所塑造的大金番使一角
-
作者:方建国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神兼备 人物 《牡丹亭》 美籍华人 著名作家 两岸三地 江苏省 艺术家
-
描述:由美籍华人、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制作,由两岸三地艺术家及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联合打造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已走过了五个年头。五年中,在海内外共巡演了一百六十多场。每场演出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得
-
穿越生死的深情和妙赏:浅谈《牡丹亭》的美学体现
-
作者:卢卓元 来源: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深情 深情 妙赏 妙赏
-
描述:《牡丹亭》就像春天百花园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永葆青春。从她产生的那天起,研究她的论文浩如烟海,但鲜有从美学角度去研究。从美学命题中的深情和妙赏角度探讨了《牡丹亭》之魅力。
-
若即若离之祈盼与无奈:浅谈《牡丹亭》创作与"童心说"的关系
-
作者:曹光琴 高钏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童心说 童心说 祈盼 祈盼 无奈 无奈
-
描述:仅为作者喜爱,亦为世人推崇,产生过轰动效应,又具有深远的影响.
-
吴吴山三妇论《牡丹亭》戏曲特色浅谈
-
作者:谢超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特色 戏曲特色
-
描述:吴吴山三妇在对《牡丹亭》的评点中,就《牡丹亭》中关目的设置、角色的演绎、舞台的安排、砌末的使用等戏曲特色的评价和讨论,反映出三妇评点《牡丹亭》的戏曲评论水平。